神經第三刀 作品

323 慈善


                 時間荏冉,不知不覺三年已過,王剛和鄭娟都已經研究生畢業,順利取得碩士學位。

  本來學校還挽留了他們,希望留校讀博,可是他們都拒絕了。

  王剛拒絕是因為時間不夠用,他實在沒時間求學下去。

  水自流和孫趕超南下建立公司,王剛也不得不常常去羊城指導他們。

  做生意從來不是一句話就能做成的,期間會遇到一系列問題。

  水自流畢竟沒有經驗,前期需要王剛在背後把控,香江那邊的關係也需要他來維護。

  周秉義已經調到了羊城,去了最苦最窮的地區,當了個小小的支書。

  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脫貧。

  現在農村脫貧,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沒經驗,教訓倒是不少,又苦又累,還要擔責任,想去的人不多。

  周秉義想要把工作做好,還得王剛出手幫忙。

  王剛在四合院世界已經經歷過一次八九十年代,對於羊城如何發展,如何振興經濟,有著自己的辦法。

  況且王剛手上有錢,幫助一個小鄉村脫貧還是很容易的。

  在他不計代價的幫助下,周秉義很快就做出成績,並且成為羊城改開的標頭兵,受到上級多次表揚。

  周秉義和王剛倆兄弟,一個從政,一個經商,彼此相互扶持,各自發展非常的好。

  水自流在王剛的指導下,在羊城建了兩個中型製衣廠,解決大量就業崗位,還成為重點扶持企業。

  王剛並沒有完全關注實業,在金融市場也多有斬獲,手上原本幾百萬的資金,極速膨脹多倍,解決原始資金的累積。

  做了幾輩子生意,王剛賺錢的手段太多,加上緊緊咬著改開的風口,騰飛只是時間問題。

  王剛的事業幾乎泛善可陳,鄭娟卻有些曲折。

  碩士畢業後,鄭娟走出學校,進入特殊學校任教,初為人師後,鄭娟才真正明白教育工作的困難。

  特殊學校不僅教育身體殘缺的人,還要教授那些天生智力缺失的人。

  鄭娟任教的第一年就遇到重重困難,一年瘦了十幾斤。

  更讓她絕望的是,特殊學校不僅缺人,更缺錢,教室裡最基本的課桌椅都不能保證。

  更別說全國各地還有大量的特殊人群無處安置。

  一般的私人企業很少招殘障人士,公家單位的崗位空缺更少,正常人都不夠分。

  王剛得知鄭娟的困境後,立刻就有了主意。

  “我的傻老婆,明明身邊有個大款可以幫你,你怎麼不找我。”王剛對鄭娟笑道。

  鄭娟苦笑道:“我也想過找你幫忙,可我老師說用你私人的錢,貼補學校不是長久之計,況且我也知道讓你拿錢出來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