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佬在星際時代 作品

第1006章 獲得碎片


  正常的核聚變反應又稱為熱核聚變,指的是由質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聚變反應將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還記得當初第一顆人造恆星的點火儀式吧,為了啟動人造恆星,啟動方式是引爆了一顆微型核彈由核爆瞬間產生的溫度和壓力來點燃核聚變。

  帝國的機動戰士、巨型機器人以及動力機甲中都使用了微型聚變反應堆,這些反應堆的啟動都是在外部進行的。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不能熄火,一旦熄火了就需要將反應堆拆出來在外部重新點燃,相當的麻煩。

  可是現在的情況不允許有這麼複雜的操作,單憑一個機器人想要開啟熱核聚變幾乎不可能。

  把傳送門炸了都不要緊,關鍵是爆炸造成的能量波動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進行傳送。再者說了,下一次啟動難道就不會炸了嗎?

  陳三水考慮過使用腦蟲晶石陣列作為能量源來供應傳送門,等傳送門工作後再送過去核聚變反應堆安裝取代腦蟲晶石陣列,這個方案算是最為穩妥的方案了。

  就在這個時候易陽王嘉琛送去了低溫核聚變技術。

  所謂的低溫核聚變技術就是讓核聚變反應能夠在常溫甚至以下的環境被啟動,這個技術一旦被大範圍應用可以極大的簡化核聚變的啟動,讓核聚變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當低溫核聚變技術被王嘉琛驗證後立刻就發表在了皇家科學院的內網上,陳三水也因此修改了自己設定好的方案。

  在低溫核聚變技術的加持下,傳送門可以直接在太空環境下啟動大大簡化了啟動前的準備。

  傳送門被啟動後,大量搭載了微型聚變反應堆的機器人將被送進目標區域,在星門計劃中這些機器人將加固傳送門就地建立臨時太空基地開始建造功率更高的聚變反應堆和更大的傳送門方便後期傳送用於建設星門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