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簡單 作品

第219章 肘!向頂流衝鋒!

 這節課鄧雪峰闡述的觀點是——每種內容形態對演員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 

 而在看案例前,鄧雪峰還說過“角色人設、狀態、情緒是否有清晰的轉變,是演員拍攝電視劇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之一”。 

 也就是說,他每次暫停都代表一次轉變. 

 所以胡星滿轉變了什麼? 

 一位第三排的女生率先舉手發言: 

 “胡星滿雖然全程都在笑,但表白時他笑得天真爛漫,而面對老師的笑容更像是強擠出來的,林西沒有拒絕‘單相思’的行為傷到他了。” 

 後面有男生站起來發言: 

 “胡星滿的人設是放蕩不羈的,所以他敢當眾勇敢表白,按照他的性格根本不會理會老師的約束,但因為牽扯到林西是否會背處分,他開始不停的解釋這個時候的他不再‘放蕩不羈’。” 

 之後又有幾個同學發言,他們都看出了胡星滿在短時間內的人設、狀態、情緒轉換。 

 表白時的他直接、霸道、自信。 

 與老師周旋時的他隱忍、傷心、強顏歡笑。 

 當大家窮舉不出任何前後差異時,坐在第一排的耿心遙舉手了。 

 整個教室瞬間安靜下來。 

 這部電視劇的女主,在品味這段劇情時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發現? 

 “胡星滿的內心也發生變換了,表白時他像是一把尖銳的茅,咄咄逼人的向林西施壓進攻,老師出現,尖銳的茅又化身成堅固的盾,擋在林西的身前.你們注意到了嗎,老師出場後胡星滿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教室裡的學生們互相看了看,沒人能回答出來。 

 鄧雪峰適時的把畫面回放了一次。 

 有了耿心遙的引導,大家很快發現了之前錯過的細節。 

 “他第一反應是護在林西身前.” 

 相較於能跟上鄧雪峰步伐的現場學生,網絡上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就愚鈍的多了。 

 他們看《最好的他們》就是看個熱鬧,從來不會分析什麼演技和細節。 

 聽過現場的聲音後,這些人驚了。 

 “這段戲我昨晚看了啊,只感覺看的獸血沸騰,原來有那麼多細節在?” 

 “實在不好意思,我只顧著看樂言的臉了。” 

 “這樣看來,樂言的演技也很厲害嘍?這麼短的時間內轉換了兩次?” 

 但耿心遙的話並還沒有說完—— 

 “胡星滿的內心轉換不止兩次,而是三次。” 

 此話一出,現場和網絡上人都震驚了。 

 播放到這裡,這段劇情不過一分多鐘的時間,轉換三次? 

 怎麼可能啊. 

 耿心遙不疾不徐的說: 

 “表白時胡星滿自信、霸道且勇敢;老師來了表白被打斷,他把林西護在身後,雖然因被拒絕而傷心但喜歡林西的心依然堅定;但林西默認胡星滿是‘單戀’後他的心態又變了,他不再堅定了。” 

 全程一言不發的樂言,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你怎麼看出來的?” 

 樂言在這裡的處理非常含蓄。 

 胡星滿前後對林西表白過幾十次,按照劇本的設定,他對林西的喜歡從來沒有動搖過。 

 但樂言在拍那場戲時突然意識到,再堅強的人內心也會有柔軟的地方,當林西在那麼多人面前承認胡星滿是‘單戀’後,他應該會有一瞬間想要放棄,雖然只是轉瞬即逝的。 

 而為了體現這個轉瞬即逝,樂言使用一個—— 

 “因為那個笑容。”耿心遙回答他,“因為你對老師說‘我知道林西的意思了,之後不會再糾纏她’時的笑容,全劇只在這裡出現過一次,我猜測那是胡星滿唯一一次想要放棄的時刻。” 

 樂言哇了一聲,稱讚道: 

 “學姐太厲害了,這都被你分析出來了!” 

 樂言稱讚耿心遙的話,無疑是在肯定她的分析。 

 臺下的議論聲更熱鬧了,但更多的人是在喊: 

 “老師回放一下!” 

 “回放下那個笑容,我想仔細看一看。” 

 放映員小鄧回放了畫面,大家一看果然這個笑容不太一樣啊 

 樂言的表演這麼細節嗎? 

 先是護住林西,這又來了一個全劇唯一的笑容. 

 這個時候網上的討論也熱鬧了起來。 

 “臥槽,這個劇我一直追,這笑容和別的笑容確實不一樣。” 

 “對不起樂言,這集我看過好幾遍,完全沒看出這個寓意,我一定是豬!” 

 “只能說設計的太高級了,我們這些門外漢看不懂。” 

 “男神就是男神,不只有顏還有演技,更愛了!!” 

 鄧雪峰走到講臺中央。 

 臺下的議論聲戛然而止,大家知道他要開始點評了。 

 “電視劇的篇幅長,人物太單薄撐不起觀眾的觀看慾望,於是電視劇裡的人物往往會設計的更加細膩或者說是有層次。” 

 “角色人設、狀態、情緒是否有清晰的轉變,是演員拍攝電視劇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句話從廣義上講,可以理解成角色人設前後是否有較大的轉換,就是所謂的人物弧光。” 

 “從狹義上講,也可以理解成同一天,同一個演員在拍攝不同內容時,狀態和情緒是否轉換的清晰且準確,是否能表演出人物的層次感,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作品——” 

 一部分人緊張了起來。 

 區別於之前的幾個案例,樂言在這部電視劇裡的表現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鄧雪峰的課是為了學什麼? 

 學表演! 

 而樂言的表演既細膩,又準確還帶著很多他特有的味道。 

 同時也完全貼合了鄧雪峰的分析闡述。 

 他還能從哪裡挑出來毛病呢? 

 真的想不出來 

 還有一部分人興奮了起來。 

 等了這麼久,等的就是這個時刻! 

 鄧雪峰,拿出你的實力開噴吧!!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作品,演員無論是從廣義還是從狹義上看都做的很好。” 

 “啊??”無數驚呼聲炸起。 

 什麼什麼? 

 鄧雪峰居然夸人了?? 

 鄧雪峰很滿意臺下的反應。 

 如果能被你們猜中我的套路,我還是大怪逼嗎? 

 為了坐實自己的人設,鄧雪峰不惜餘力的誇讚起來: 

 “只是在一幕劇情裡,這個人物就體現出了多次狀態和情緒轉換,滿足了電視劇最重要的人物層次;而且沒有浮於表面,他沉到了內心層面,雖然我沒有看過前後劇情,但是內心的轉變是人物出現弧光的前提驅動,我相信這個人物在第一次出場與最後一次出場相比,一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臺下的樂言都替鄧雪峰臉紅了 

 我的老天爺啊,你咋也開始胡說八道了? 

 沒看過前後劇情? 

 拿到劇本我馬上就郵件發給你了你忘了秉燭夜讀的給我寫批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