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簡單 作品

第193章 縣長!你等等我啊!

 但為了把眼球抓回來,孫思浩把鬧鐘放到馬邦德身邊後,又上手揪住了馬邦德的衣服領子:

 “錢在哪兒?說出來,鬧鐘響前說不出來,腦袋搬家。”

 孫思浩的這一臨時改動,再次把舞臺設計打亂了。

 其他麻匪控制馬邦德,張麻子問話,在這個構圖下每個人的臉都是面對觀眾的。

 但孫思浩揪住樂言的衣服領子,直接擋住了身後三個麻子的臉。

 那三個同學為了把臉露出來,分別向左右挪動了兩步。

 現在這個舞臺不只是偏臺那麼簡單了,還凌亂的很。

 鄧雪峰面色冰冷的又在‘生死簿’上寫了幾個猩紅大字:

 “孫思浩搶戲,再次導致舞臺事故,扣10分。”

 鄧雪峰心裡跟明鏡一樣。

 孫思浩這樣做的目的他太清楚了!

 下來我再和你算賬!!

 舞臺上。

 聽到張麻子的威脅,馬邦德嚎啕大哭起來。

 他哭的底氣十足,哭的驚天地泣鬼神,彷佛下一秒就要背過氣去。

 但那哭聲突然毫無徵兆的戛然而止。

 就在觀眾們好奇他怎麼不哭了的時候,馬邦德用力‘呸’了一口,吐出嘴裡的頭髮,繼續嚎啕大哭。

 臺下的觀眾又開始捧腹大笑了。

 他們算是明白了,今天這場話劇啊,要當相聲看嘍

 張麻子指著馬邦德說:

 “哭也算時間!”

 那哭聲再次戛然而止。

 現場寂靜不了不過兩秒,刺耳的鬧鐘聲響起。

 馬邦德又開始大叫起來。

 周圍的麻匪們拿出槍指著他。

 馬邦德上氣不接下氣的說:

 “有錢!有錢有錢!我跟縣長進城上任,上任就有,上任就有錢!!”

 這次進嘴的頭髮更多了,他又停下來‘呸’了兩口。

 樂言的所有表現和設計都很巧妙,這個頭髮不知道讓臺下笑了多少次,於是孫思浩臨時加詞:

 “把頭髮撩開。”

 把你這破頭弄走,我看你還怎麼讓大家笑?!

 馬邦德忙搖頭,驚恐的說:

 “不行不行不行!你們這行的規矩我懂,看到臉我就活不成了!”

 之前臺下的觀眾們也很好奇,這演員為什麼不把頭髮整理下呢?

 原來你這小機靈鬼拿頭髮當眼罩用了?!

 張麻子舉起槍,指向馬邦德的腦袋:

 “我數三個數,3!”

 “撩撩!我撩!”

 馬邦德顫抖著從頭髮中間扒拉開一道小縫,只露出兩隻眼睛,那眼睛滴溜亂轉的看了看四周。

 臺下的觀眾笑瘋了!

 這個演員太搞笑了一個頭發而已,居然被他玩出了?

 孫思浩一聽臺下觀眾笑就生氣,他開始語速飛快的說臺詞,希望靠基本功搶回場子:

 “順著上任就有錢往下說!”

 馬德突然拉住張麻子的胳膊,一邊往舞臺左側走,一邊諂媚的說:

 “借一步說話!”

 孫思浩半天沒動,心想你拉我幹什麼?

 這段就是在舞臺中間說的啊!

 不過樂言手上使了一個暗勁兒,直接把孫思浩拖走了。

 臺下。

 各位老師又拿出小本子記錄:

 “樂言臨時調整舞臺站位,救場成功。”

 剛剛的幾分鐘,臺上所有同學和道具都擠在舞臺右側和中間,非常不美觀,

 樂言把孫思浩拉走說話,舞臺左側就有人了,重新迴歸平衡。

 而且他非常聰明的說‘借一步說話’,意思是隻有你我過去即可,別人留在這裡不要動。

 好聰明的孩子啊!

 鄧雪峰眯著眼睛掃了一圈臺上。

 舞臺左側,樂言和孫思浩在過劇情。

 中間是剩下的6個麻匪。

 右側是道具桌子,畢夏和躺在地上的真湯師爺。

 剛剛樂言一直藏在桌子底下,偏臺這件事他是出來後才發現的。

 在短短的時間內,他不止表演完了自己的部分,還快速想出了合理的解決辦法.

 他表現老道的像是個演過300場的話劇演員。

 這就是鄧雪峰想要的效果!

 有樂言在,一切情況都能慢慢修正回來。

 鄧雪峰在‘生死薄’上寫下一行娟秀小字:

 “樂言:形象立體豐滿,節奏準確舒服,觀眾反響極佳,第一幕兩次完美救場,表現優秀。”

 第一幕雖然有很多失誤,但還好樂言努力掰了回來,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上過場的同學們心情逐漸平復下來,沒有那麼緊張了。

 在他們的帶動下,整個後臺的氣氛也越來越好。

 “都別緊張,在臺上跟咱們在底下排練一樣。”

 “哎呀媽呀,樂言大恩人!當時我都懵了,腦子一片空白,沒想到你真給我喂詞了!謝謝你啊!”

 “千萬別看觀眾,眼睛不知道往哪兒看就看樂言,老讓人安心了!”

 在一眾正向議論中,有一個人嘴裡罵罵咧咧的:

 “靠頭髮搶戲有什麼牛逼的?”

 孫思浩完全想不明白自己和樂言比差在哪裡。

 為什麼同學們都在議論樂言,而沒有人提他孫思浩一個字呢?

 思來想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樂言那該死的假髮!

 每次觀眾笑都是因為那頭髮!

 卑鄙小人太有心機了!

 孫思浩發誓,必須在臺殺一殺樂言的威風!

 舞臺上又走了幾幕劇情。

 現在的樂言已化身為湯師爺,帶著張麻子來到鵝城,見過了黃四郎。

 樂言把湯師爺身上膽小怕死的標籤坐實了,接下來他要展現湯師爺身上其他的特性。

 下一幕劇情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這裡是他為數不多可以展現性格的地方。

 樂言對這一幕很重視,臺下的鄧雪峰對這幕也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