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伴澈月 作品

六五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

程景走到湖邊的亭子裡,翻出了那年聞熠微博的截圖。雖然手機丟了,但這幾張有關於聞熠微博的照片,程景放在了微信收藏裡。

他有一個愛好。自從上班後,週末若沒有朋友相約,他就會騎著自己的小電動車到處去轉轉,去一些他曾經無數次去的地方,看看時隔多年後,那些地方還有沒有什麼變化。

例如今年過年前的一週,程景就去了他和聞熠第一次見面的那間教室。

掐指一算,已經十年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程景再次走進那間教室的門,教室早已不知何時不再用於教育培訓了,裡面的裝潢早已改變,但桌椅仍舊是十年前使用的那套。程景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面寫了幾個知識點,拍了張照片,便關門下樓離開。

今日在陽湖公園,他決定按照聞熠曾經發過的那條微博,把她走過的路原封不動的再走一遍,拍一組與她一模一樣的照片。

一圈走走拍拍下來,只還差一張照片沒有找到拍攝的地點。程景又回到了湖邊的那個小亭子裡,望著湖面靜靜的發呆,思考著這張照片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