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74章 佈局(4k)

 

吃人嘴軟,竇賓明知道曹操給出的蜜糖內含砒霜,卻還是得吃下去。

 

有檀石槐在前,對於志向遠大的竇賓來說,此舉極大的削弱了他的在鮮卑發展的上限。

 

劉辯對於幷州其實心中並未有太多擔憂,就目前來看,曹操妥妥的大漢忠臣一枚,可不是像董卓這種已經搞過許多小動作帶引號的忠臣。

 

曹嵩也是能臣幹吏,劉辯不覺得以他們父子如今的地位待遇,有多少好處能讓他們背叛代表著漢室的自己。

 

就算為了以防萬一,只需要提前換一個在軍中有分量的度遼將軍,外有刺史公孫瓚、西河太守崔均、上黨太守程昱等人,足以制衡。

 

反而是幽州

 

近些年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之下越發安定,農桑之外,尤其是鹽鐵的副業做的非常好。

 

但若論及進取相較於幷州,幽州面對鮮卑的邊郡更多,劉虞是自己都承認的不善軍事,只有丁原、呂布只怕尚有不足。

 

而且呂布這個人劉辯覺得,有點難評。

 

反正他是不敢太過信任呂布的人品的。

 

荀彧建議道:“陛下不妨以昔日平定涼州叛亂時的有功將校外任幽州。”

 

劉辯也是此般想法。

 

如今在京跟隨皇甫嵩經歷過涼州之戰的將官還有不少,北軍的王匡、鮑信、毌丘毅在劉辯心中不算特別能打的,而且劉辯不能保證他們會在關鍵時刻完全倒向自己。張遼張楊原本就受丁原舉薦,將他們派去毫無疑問會削弱劉虞在幷州的話語權,相比於丁原和呂布,劉辯毫無疑問更相信劉虞的大局觀和擔當。

 

劉辯思來想去,劉備乃涿郡人,不太適合放在幽州,剩下的合適人選有兩個關羽與趙雲。

 

趙雲本就受劉虞提拔舉薦,劉辯也早有將關羽外放,讓他坐鎮一方的打算。

 

二人總在京中,難以增長領兵和治理的經驗。劉辯想著,既然要去索性一起去,以免在關鍵時候孤掌難鳴。

 

以如今的軍中形勢,就算沒有太尉皇甫嵩坐鎮,劉辯也不怕雒陽諸軍生亂。

 

確定了人選之後,荀彧建議道:“臣私以為關將軍宜拜為二千石,以漁陽上谷為佳,月前護烏桓校尉以病請退,趙司馬宜繼任。”

 

說完後,他解釋說:“護烏桓校尉居於遼西,所轄幽州之西。漁陽上谷兩郡皆是邊郡,又毗鄰右將軍所在之廣陽郡。”

 

劉辯點了點頭,這樣,兩人之間剛好隔著右北平太守丁原。

 

“那就定在漁陽吧!詔拜漁陽太守為侍中。”劉辯想著,呂布現為上谷郡都尉,和丁原正好又被漁陽郡隔開。

 

如此,在幽州自西向東剛好能形成呂布、關羽、丁原、趙雲共同構成的防線,而劉虞則居於呂布和關羽之後,統籌大局。

 

同荀彧討論至到此處,劉辯越發覺得,他需要更多的將才。

 

以孫策、馬超為代表的新羽林郎們固然未來可期,但他們終究還需要成長的空間。

 

但馬上,劉辯就想到了昔日西園軍的建立過程。

 

軍中張遼、張楊、趙瑾等人皆是受地方舉薦而來,成為了如今軍中的中堅力量。

 

而今原西園將校有大半各奔東西,正是令天下州郡舉薦猛士之時!

 

且關羽和趙雲留下的空缺,也需要值得信重之人接任。

 

“除了讓州郡推舉猛士之外,詔書中還可言明,猛士亦可至雒陽西園自薦,還要將此詔書發於邸報之上。回頭文若定下個西園擢選猛士的標準,列於詔書及邸報之中。”

 

聽出劉辯話語中的殺意,荀彧卻並未勸說什麼,這種時候,除了必須維持兵力的邊郡之外,總是要盡力地強幹弱枝。

 

就在劉辯躊躇滿志地準備下一步的計劃時,此時荀攸還不知道自己一語成讖,王粲成為詩賦巨匠的道路會這般順利。

 

不過荀攸很清楚,他雖是巴郡太守,但他需要關注的乃是整個益州的局勢。

 

是以,他自長安沿著子午道出發,翻越秦嶺,第一站便是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