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31章 度田的準備

劉辯雖然安排了崔琰這些人進了北軍和西園軍,但總體上營兵們還是延續了以往的風格,只是劉辯對於將官剋扣士卒錢糧之事看管的更嚴罷了。

譬如大名鼎鼎的“為呂氏者右袒,為劉氏者左袒”,當時的北軍進攻守衛皇宮的南軍,北軍的士卒哪個敢有殺掉少帝的想法?可最後,少帝還是無了。

具體怎麼選出這些人,劉辯需要有人為他把關,而最受劉辯信任的盧植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桓帝就曾效仿過武帝,以身邊的羽林郎出任二、三百石的縣長,只不過這一舉措和先帝的鴻都門學一樣,受到了士人們或明或暗的抵制,實際成效甚微。

“盧師放心,我明白。”劉辯當然不會急於一時,羽林郎終究是劉辯在東宮以及外出時的近身宿衛,保證家世清白以及最關鍵的忠誠,都是必須要考慮到的事,他還是很惜命的,可不想當被奴僕砍死的高澄。

因為此時的軍中士卒在上官面前既完全沒有話語權,同時在信息的獲取和眼界上也有難以彌補的差距。

劉辯遇到問題能夠從朝臣處尋到建議,但遠在敦煌郡的太守趙岐就不能這麼辦了。

其實目前朝中當過羽林郎並且身居高位的,還真有一人,這人很有名,姓董。

雖然而今的郡國兵和中央營兵的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但架不住郡國眾多而營兵少,劉辯登基三年多,雖也幹了不少事,卻遠沒有開國之君的威望。

在封建時代,指望士卒們在大軍之中有自己的想法是很難的一件事,實際上,以嚴苛的軍法來論,尤其是在戰時,更是力圖把士卒們變成只知道執行軍令的人偶,什麼主觀能動性,那不是底層士卒該思考的事情。

劉辯不求羽林郎們外任縣長,他的目標很明確,軍隊。士人們再怎麼詩書傳家,軍中總是不同的。

不管是世代從軍還是有才能的良家子,都是劉辯的目標。

敦煌郡是河西四郡中最特殊的,本郡的漢人是四郡中最多的,豪族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