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24章 向崔寔公學習

蔡邕出面,數科的鴻都文學可謂是信手拈來。

實在不行,只能降低要求了。

但蔡邕並非一個人在戰鬥,尚書檯和三公府的能量要比太常蔡邕高多了,豈能置身事外?

就算蔡邕答應,劉辯也不答應。

劉辯雖然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以農學根基和旗幟,但卻不想將之侷限在農學之中。夢想還是要有的。

好在主管這些的畢嵐早有準備,很快恢復了供應,量大管飽,藉此小賺了一筆。

對於劉洪來說,一個鴻都文學顯然是不夠看的,但劉洪的弟子徐嶽就不一樣了。

只是能達到蔡邕標準的都是稀缺型人才,數尚在君子六藝的範疇內,醫有現成的華佗和張仲景。可真正研究農桑、畜牧等,在世人眼中,不乏有不務正業的嫌疑。

但鴻都門學在教學上宛如重起爐灶,蔡邕原本還考慮刻意讓樂松忙得抽不開手腳,但後來他發現,完全不用刻意,根本停不下來。

老師的人選出了點問題,倒是學生在劉辯多管齊下之後,已然不成問題。

首先是樹立典型,崔寔為官時的政績、在經學上的成就皆是有說法的又因為在後期去官還鄉,他還有時間將自己的政見等記錄整理下來,除了四民月令這種偏向莊園種植的百科全書,還有政論,亦頗具影響力。

不僅是諸生的來源,負責教導的老師們鴻都文學蔡邕也要精挑細選。

崔烈一大把年紀了,此時卻中氣十足,忙不迭地答應道:“此事有利國家,臣自無不應之理。”

就算有人真有這方面愛好,為了名聲避而不談也是有可能的。

以農學之名,不如不換。

果然下一刻,悅耳的話語從劉辯口中傳出:“以朕所見,崔寔公的四民月令在農學之上成就還要勝過氾勝之書,朕有意以之為鴻都門學之本。除了要用之,也是要提醒將來門學諸生,以農為本。”

同時遙拜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率兵坐鎮兗州如舊。

此事是有先例的,上一個這樣被拜為太尉的是張溫。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