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254章 彈劾

在趙岐擔任幷州刺史任內,曾徵辟太原郡人李參為州從事,後來趙岐雖因黨錮去職,但李參卻從州從事的位置上一步步幹到了隴西太守。

雖然此事距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且趙岐本就沒當多久的幷州刺史,但如果真要追究,趙岐當然討不了好。

然趙岐誓死不願從賊的忠誠是曾在涼州被證明過的,劉辯不會因此收回任命他為敦煌太守的詔令,沒必要因此朝令夕改。

雲臺殿對此沒什麼反應,儼然是要冷處理了,然之後零零散散又有朝臣因此事上書彈劾趙岐。

然後劉辯本能地懷疑起來,為何這些彈劾在這個時候冒出來?

要知道,李參在中平四年從賊,趙岐此後既被三公府徵辟過,也被拜過議郎,此事在趙岐被拜為敦煌太守時被翻了出來,怎麼就這麼巧呢?

難道說關東士人針對關西士人的陰謀?

劉辯雖然覺得不太可能聲量太小了,且士大夫們挑事總要有一個或幾個領頭人,往大了說曾經袁隗扮演過的角色,往小了說是才被判刑的周暉。

但他還是遣張讓傳信讓賈詡去查一查究竟是怎麼回事。

結果,沒兩日,常常負責劉辯與賈詡之間信息溝通的張讓竟表示“事涉唐貴人,臣不敢多言。”

張讓不敢說假話,劉辯又不是同賈詡見不了面,只因有他在中間做事更方便快捷罷了。

劉辯哪裡不知道張讓在想什麼,現在後宮中最有資格角逐皇后之位的就兩個人。

他估計這事都是賈詡自己不願意幹,找由頭推給張讓的。

劉辯索性直接問道:“文和那裡是如何說的?”

張讓這才老實回答。

此事和唐婉的確有些關聯,或者說,和唐婉的宗族有關。

作為著名黨人,趙岐與宦官間有一樁公案。與帶著家人平安逃亡的蔡邕不同,趙岐與宦官的矛盾中是有宗族血仇的。對象便是曾經“五侯”之一的唐衡之弟唐玹。

唐玹並不像唐婉的祖父唐珍一般,對外向來宣傳其恥於有個弄權的宦官兄長。雖然兩個人的仕途都與唐衡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