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252章 西域來信

國事艱難,總歸要顧全大局,相忍為國嘛!

而張讓等人更是擁有靈活的底線,只要不將其逼上死路,他們的身姿便一直很靈活。更別說只要他們不觸犯律法,劉辯對他們的保護是一以貫之的。只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囂張跋扈了,而接受不了這一點的,渠穆便是榜樣。

至於底下的內侍,在東漢版的“養老金”施行之後,誰不感念何太后與和皇帝的恩德?

光熹朝雖在吏治方面不怎麼寬鬆,但整體上仍行的是仁政。

減免的三年口賦不敢說百分百落到了實處,但有過一次侍御史巡查,大體上應是執行了的。

由此,從大略上說,劉辯的位置是非常安穩的,只是還未有子嗣罷了。

此時的劉辯想要罷免一個三公,完全可以用災異外的方法,而且任命三公本來就需要他的同意。

在此種局面下,涼州傳來了韓遂授首的大好消息,而與此消息一同來的,還有西域鄯善、龜茲、于闐三國使者來朝的消息。而將與三國使者一同來的,還有大批白迭子的種子。

如此振奮人心之事,自然引起了一陣歌功頌德。

西域諸國的使者既然能來,那說明河西的道路已經通了,就算邊地情況特殊,太守還是要由朝廷選派,本地的縣中長吏也要由朝廷任命。

年前重新被徵為議郎的趙岐聽聞此消息,深恥於七年前沒能上任敦煌太守,主動上書,願請為敦煌一縣長。

只是劉辯看著趙岐的奏書,猶豫不決倒不是縣長的問題,以趙岐的資歷,當個敦煌太守綽綽有餘,劉辯也不會真讓他去當縣長。

可作為一個老黨人,趙岐今年已經八十了。而在重為議郎之前,他乾脆是因病去職的。

雖然趙岐此時頭腦清醒,口齒清晰,沒有能力上的問題,這也是他這麼大年紀仍被徵辟的原因,但敦煌畢竟偏遠。

面對趙岐數次情真意切地請求,劉辯將此事拿到雲臺殿議論,趙岐能否為敦煌太守。

盧植直言說:“敦煌無太守已有七年,此七年朝廷詔令不達,雖不足讓敦煌大族失了向漢之心,然其把控郡府,太守須得有聲望有魄力將之壓服。趙公京兆人,兩經黨錮去職,正屬此列。且趙公既能治政一方,又知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