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221章 酒後一日

其原屬大司農之下,六百石。

徐璆本身是一位資歷非常光彩的幹吏,他在黃巾之亂前擔任荊州刺史時,一口氣彈劾了包括董太后外甥張忠在內的六個郡太守及其屬縣長吏在任上的貪汙之舉,皆有真憑實據,最後都治了罪。

而今隨著氣候變遷,南方的溼熱線不斷南移,去長沙等地倒不會讓人覺得命不久矣了,交州接過了這個頭銜,但人心中對南方的刻板印象卻沒那麼好改變。

現在缺乏因戰亂而南遷的人口對南方的開發,以南方的總體情況,道路、水利,土地開發說得好聽點就是進步空間非常大大,潛力非常足,未來非常可期。

要知道,荊州一共才七個郡

後來,徐璆在南陽郡協助朱儁平定黃巾,屢立戰功。

按理說,這麼一個賢才,早該出現在劉辯的面前,所以,徐璆的仕途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還是經典的配方宦官。

只是這次又加了一個藥引子董太后的外甥張忠。

徐璆因軍功抵罪才得以免官回家,但當時的憲帝沒有被矇蔽太久,徐璆很快被重新徵用,遷為任城相、汝南太守。

說實話,當初劉辯在看徐璆的履歷到此處時,他合理地懷疑,憲帝當時聽信宦官和張超的讒言,甚至不是為了打壓徐璆,只是想要省下軍功的賞賜罷了。

歷史上,轉任東海相後的徐璆奉獻帝之命到許縣擔任衛尉,途中被袁術劫持。後袁術稱帝,他誓死不願為袁術效命,在袁術死後,他帶著傳國玉璽和汝南太守東海相的印綬交還獻帝。

徐璆上書彈劾倒不是覺得均輸法與民爭利,而是認為曹嵩吸引商人成為均輸官,一定會產生貪汙的行為。

此外,他認為商人本就地位低賤,以商人為官會對百姓造成不良的影響,敗壞社會風氣。

徐璆說得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劉辯卻不能接受。

他想了想,決定跟徐璆透個底,批覆道今漢律疏議已編修完成,正待發往州郡縣中,對貪汙之罪,處罰已有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