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泡枸杞 作品

第三十一章:拜師“秦業”!

 古今至理,這種恪守死板的人,當然是好人。

 但是此類人往往吹毛求疵,不懂變通,讓其來做老師的話,還是算了。

 ........

 整個秦府只有一箇中年老管家,喚作秦海。

 秦業吩咐他安排房間,院落是一座陳舊的二進四合院。

 神京居、大不易。

 縱然是這般一個小小宅院,都耗費了秦業的大半生積蓄。

 想想紅樓原著中,秦業送秦鐘上學,連二十兩都要東拼西湊。

 別說和賈府相比,哪怕是賈府的奴才都比秦業富足十倍不止。

 像賴嬤嬤、周瑞家的更是家財萬貫.......

 此番景象,就如同杜甫詞中所寫的一般。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在述。”

 秦府正堂。

 賈蓉給老丈人送上禮物,便藉故告辭離去了。

 秦可卿則是打算在孃家住下幾天散散心,遂歇在耳房。

 賈琮靜靜喝著粗茶,坐等他們翁婿絮叨完,才攜帶禮物拜師。

 先前作為客人旁觀一陣。

 他看秦業說話和氣,並未裝大,故此沒有貿然離開。

 古代拜師最重禮儀,賈琮親自奉上紅棗、紅豆、芹菜、蓮子、乾瘦肉條。

 此物禮寓意鴻運高照、早日高中、苦心教育、勤奮好學,外加四十兩贄見禮。

 秦業顫顫巍巍地收了禮物,扶起下跪的賈琮。

 待看過賈赦、賈珍的拜帖後,原想回禮的。

 卻無奈拿不出半分體面的禮物來,一時面露尷尬。

 賈琮看出他的為難,忙道:“老師授業、傳道、解惑。

 便是對學生最好的回禮,有此一禮,縱然黃金萬兩也比不上。”

 賈琮主動開口,輕而易舉地化解眼前尷尬。

 秦業臉色好看了些,一開始他還擔憂賈琮生在高門富家,怕其脾氣嬌慣。

 如今看來,倒是他想左了。

 秦業撫須道:“今日不談時文,待明日再教你,為師雖家徒四壁,窘迫慘淡。

 卻也是正經科道進士出身,八股制藝之道你但可安心,若真心勤學,必有功成之時。”

 賈琮和秦業談話的這間是堂屋,秦可卿便在右面的耳房內。

 她與許久未見的小弟“秦鍾”敘過話後,輕提裙襬出側道過來請見。

 誰想,卻聽堂內這一老一小正談到家國大事。

 秦可卿的蓮步不由停住了,有些暗惱道:“爹爹也真是老來健談,琮三叔一介孩童。

 哪裡懂什麼朝政之事,他老人家還是這般膠柱鼓瑟。”

 正堂內。

 秦業侃侃而道:“今歲也是不詳瑞年,往年都是夏秋之際發水,至於永定河水患,工部自有條陳應對。

 為師以為是天降禍福,預示不測之人出世也猶未可知,除卻穩固堤壩,順天府救濟災民也是重中之重。

 噢,我倒是忘了,琮兒你是否大看過經史子集,可懂這些事爾?”

 賈琮嘴角微抽,這老人家真是健談也健忘,按理來說他的年紀。

 能讀通四書已是大才,史書、子書可就遠了。

 不過賈琮也打算獲得他的另眼相待,認真傳授制藝,不想讓秦業敷衍應承。

 想明白此處。

 賈琮開口道:“常平倉、義倉,二者皆不可取。”

 “哦?”

 秦業微微詫異:“此乃隋/唐/宋時,救濟災民的常法,為何取不得?”

 賈琮沉吟道:“隋朝年間,長孫平創立義倉,的確小有成效,到了宋代。

 王安石實行青苗法,改革常平倉,這些初衷都是極好的,可也杯水車薪。”

 秦業聞言凹陷的眼睛一亮,頓覺興致大增:“那你又有何看法?”

 賈琮端坐下首,喝了口茶潤嗓,茶水苦澀濃稠,比不得賈府的頂好。

 賈琮卻不介意:“老師請容學生細細道來,猶記初唐四傑‘王勃’《滕王閣序》說:屈賈誼於長沙。

 其實賈誼當真委屈冤枉嗎?學生認為並不全是,但觀賈誼、董仲舒的奏疏可知。

 他們損害權貴的利,從而為天下黎庶謀福,本就難如登天,以今人看來。

 可謂愚蠢至極,當然也不能怪賈誼等輩,學生的論調,也是事後諸葛。”

 秦業頷首一捋山羊鬍,目含笑意,專心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