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玉麒麟 作品

第二十四章 暗流湧動

上次回到京城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廖清河生了一場急病,沛兒喊了加急快馬送信過來,我一路上都著急心焦,結果到了京城才發現兩個月過去,廖清河的病已經好得七七八八了,於是我和沛兒一起被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不過好在捱罵之後便是好酒好菜的清閒日子,恰好當時是冬天,我便在京城躲了兩個月才戀戀不捨回了北川。

“許大人,越靠近京城,怎麼覺得彷彿越不舒服呢?”跟在我身邊的翠微嘟囔了一聲,“自從過了咱們隆山之後,尤其再越過褐山之後,我總覺得好像心裡惴惴不安的——多謝許大人允許我一同上馬車,在底下真的怪害怕的。”

“這有什麼好謝謝的,紅兒讓你來照顧我,我本就該負責你的安全——這一路上也是邪了門了,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那些流民。各地府衙看起來也格外蕭索。”

“六年前咱們北川還是不毛之地,京城是繁華之處,怎麼才幾年過去,北川就成了人人嚮往的好地方,反而京城倒是不行了呢?”翠微和紅兒一個性子,口直心快,她拽拽我示意我附耳過去,“難怪人家當年就說,咱們侯爺是麒麟降世。這麒麟到哪裡,祥瑞就去了哪裡。咱們侯爺到了北川,北川就從原來沒人願意去的苦地方變成了如今欣欣向榮的模樣。”

我笑著搖搖頭:“什麼麒麟不麒麟的?可不能瞎說啊。子不語怪力亂神,北川如今能繁榮發展,乃是上下一致,勠力同心的結果。這地裡的糧食,倉庫中的兵械,都是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做到的。如何加之天意呢?”

翠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人說的是,這是咱們北地三郡一起努力的結果——不過這幾年京城確實不大行了,許多原本在京城討生活的遊商都要不北上去北川侯治下,要不南下去廣王治下。京城賦稅太高了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

“大約如此吧?”我看著道路兩側的農田,明明應該是春耕時節,然而田裡卻是荒涼一片,只有大約不到一半的土地在正常地播種著,“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朝廷曾經來書要求全國賦稅統一,但是大人以北川民心初定為藉口拒絕了,只是升了一些冶鐵的稅。”

“廣王那邊好像也只升了不到一半,我有個表哥前些年得罪了村裡的老爺,被問罪貶去了南邊一個海島上。這麼多年杳無音信,我娘擔心他早就死了,不過去年他總算寄了一封信給我娘,信上說自從廣王去了嶺南之後,他日子好多了。原本他們這些流放犯人總是被人欺凌,但是廣王過去約束了獄卒,還將他們的卷宗一一整理過,凡事有冤屈的都重新審理,眼下他的事情已經沉冤昭雪,終於不用在那裡繼續做苦役了。”

“真的嗎?那他終於可以回家了?”我聽著也很為他高興。

周恪法崇尚法家思想,將那幾卷法家經典背得滾瓜爛熟。他公正無私,賞罰分明。雖然大部分時候,習慣於藏在鐵律背後的周恪法比起哥哥周恪己總顯得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就像恪己大人一直讚賞的那樣——

“恪法,國之度量也。”

“倒也沒有,表哥說他眼下在島上種甘蔗,可以做成甘蔗糖的那種。他說那邊的糖稅這幾年很低,他要努力在那邊賺一些錢再回家。”翠微捂著臉嘆了一口氣,“別說他們了,眼下就是在湎鄉侯、成王治下,也比在京城好多了。京城但凡能賺錢的買賣沒有關係都擠不進去,而且那些老爺夫人可難伺候了,整體板著臉不知道在想什麼,動輒便生氣記恨我們這些下人,弄不好便要掉腦袋,想想都覺得待在京城可沒有意思了。”

我沒有回答,只是嘆了一口氣。

到了城外已經是當天午後,進出城門的隊伍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多少有些人煙稀少的意思。不過一旦進了城門,京城的繁華便再一次展現在眼前,甚至比起幾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瑰麗而宏偉的建築矗立於正和街兩側,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在夕陽下越發顯得奢靡而冷清,路上少見叫賣的小販與匆匆從東西市離開的小販。明明街市上人少了許多,那看著就嚇人的店卻莫名多了起來。甚至有一處看著便不對勁的酒樓就藏在正和街旁邊的巷口裡,門口掛著紅綢子正在準備開張。

我覺得有些不舒服,匆忙便帶著翠微回了義父的太師府中。

太師府中略有些冷清蕭索,從後門進來之後一路上都落滿灰塵,我有些忐忑,疑心大約是聖上有意疏遠孤立廖清河。等到進了後院,總算多了些溫馨的感覺,尤其是靠近伙房的位置曬了不少臘肉鹹雞,按照廖清河一般的習慣,這些大約是為我準備的。

廖豐,也就是曾經的沛兒本來在院子裡曬書,雙手綁著襻膊,看見我進來了驚喜地喊了一聲:“許大人!”

我把手上的禮物遞給沛兒:“好久不見了,義父呢?”

沛兒及冠禮後,廖清河本來想著給他做媒成家,但是沛兒說什麼也不願意。廖清河沒法子,因為沛兒家中已經沒有其他親眷,便只能收為養子,取名單字為“豐”,字沛德,如此一來好歹沛兒有了個像模像樣的名字身份。

沛兒,不對,眼下應該叫廖沛德才是。廖沛德把我手裡的包袱接過去:“昨日老將軍大約是身子好了些,便邀請太師上門喝茶敘舊,眼下太師還沒回來呢。”

原本我還想著老國公這裝病還挺盡職盡責的,都幾個月了還在裝。但是這麼大一波事情來來回回,唐宣文的過錯雖然最終在多方斡旋操作下總算是沒有造成什麼惡果,但是畢竟是雄心勃勃去的北川,最後不過幾個月便鎩羽而歸,丟臉起碼是肯定的。

老國公不會不知道唐宣文如何在情急之下給了唐雲忠一劍,險些害得唐雲忠丟了性命。說實話我要是他,就是一開始是裝病,聽完這一通亂七八糟之後估計也要真的被氣病了。

眼下正是低調的時候,我可不想惹上什麼事情,自然是留在太師府乖乖等廖清河回來。閒來無事,我便幫著廖沛德一起收拾東西,順便跟他嘮起家常:“沛德,我來的路上看見京城周遭的村落很是破敗。怎麼明明是春種時節,田地裡卻沒什麼人呢?”

提起這一點,廖沛德嘆了一口氣,神情很有些無奈:“眼下賦稅越來越高,去年少雨收成不好,也沒有降低稅收。許多人租不起地就丟下田地逃走了,他們需要徵收的部分被平攤給其他徵戶,一般來說附近州府大約是要收繳三分之一給朝廷,但是要再層層分下去,農戶辛苦一年,能存下當年四分之一的收成已經不容易了,那佃戶和短工就更不用提了,大抵也就是討一口飯吃罷了。”

“琅琊郡眼下對佔有十畝以上土地的人家是徵收是十畝土地算自種土地,稅收為五分之一,十畝以外的土地收四分之一,如果願意付給佃戶當年收成去除稅收後的四分之一,那麼就能少繳納稅收,大約只需要繳納五分之一給府衙就好。這幾年還鼓勵耕種荒地,北川附近不少佃戶已經有了自己的地,倘若是自家耕種,一般也就繳納五分之一就好……只不過因為這樣,所以不少人家不願意報多的土地。眼下郡守大人養了一批‘裁畝官’,每年兩次算各家土地大小,姑且也算把事情解決過去了。”

“只要五分之一……”廖沛德嘆了一口氣,“其實前兩年太師為我將來考慮,為我在城外置辦了兩三畝薄田。然而我自己管了一年多,才知道眼下種田討不著活路是真的,我本來將田地租給了一個少年,也沒想著撈什麼本回來,就想著不能荒廢才好。”

“可是後來隔壁戶跑了之後那幾畝地屬於的村子就要攤徵。這麼一均攤,本來我自己都快倒貼錢了,那租戶一年起碼還要交付些銀錢讓他生活吧?加上去年收成不行,絲綢價格又下跌不少。我自己的小金庫都快養不活那幾畝地了。最後太師也覺得不能這樣,便幫我在嶺南廣王那邊買了三畝地,每年的收成折成現銀寄給我。”

“都要買地,怎麼不來我們北川買啊!”我興致勃勃跟他推薦,“北川眼下除了旱地還有些藥田,雖然說種起來有點麻煩,但是收入也高啊,而且你還可以聘請咱們那邊專業的藥農,他們雖然比一般佃戶貴好多,但是人家技術好的咧。你想想我個五品官一年也才二十多兩銀子,那藥田一年賺個三十兩五十兩可不成問題。”

“北川,我現在哪裡買得起北川的地啊!”說到這裡,廖沛德倒是抱怨起來了,“許大人你知道現在北川的田多少錢一畝嗎?”

我眨巴眨巴眼睛,最近幾年我忙著東奔西跑,倒是完全沒有注意田地價格,“多少錢?七年前那會兒剛剛重新分地的時候好像是十兩一畝?不過當時可以先租賃,兩年就能靠工錢拿一畝地回去。眼下就是漲了一番,也就二十兩吧?”

“我年前才問過錢莊,眼下北川的地均價是四十兩!”

我差點沒兜住瓜子:“多少?你說多少?”

“四十兩,這還不是最靠近北川的,那邊更貴,據說已經漲到六十兩了!”

“就,就我們那旱地?種麥子的?”我瞠目結舌,頹喪地往地上一攤,“壞了,這幾年光顧著做貢獻,忘記關注土地價格了——我估計就是八十兩也難買個宅子了。怎麼辦,要不直接讓唐雲忠賠我一處宅子好了。”

“眼下嶺南土地還是二十兩,能買兩倍多的土地。再說嶺南氣候溫暖溼,我想著等過兩年太師告老還鄉後就帶他去我那裡常住,北方到底寒冷,還是嶺南更適合養老。”

我聽著他描述,也覺得心情不錯,嘴上卻不忘記調侃:“哎,兩個兒子都在南面,我這義父啊也就不管我這個去了北面的閨女咯。”

廖沛德還沒說話,一個蒼老中帶著幾分笑意的聲音從我背後傳來:“老夫日日夜夜都記掛著你們,到頭來還嫌棄不夠,還要怎樣?老夫就該離你遠一些,省得一把年紀了還睡不好整日地發愁。”

我一下從石頭上蹦躂起來,轉頭看向廖清河:“義父,您回來啦。”

廖清河將肩上披風褪下,遞給一旁的廖沛德,雖然看著確實彷彿又蒼老了些許,不過氣色倒是很不錯,前幾年有一度廖清河都已經病弱到需要拐杖了,眼下不知道為啥又精神奕奕起來,甚至腰背都挺拔不少:“回來了,一回來便聽著你在說我壞話呢。”

我哼了一聲:“什麼壞話?我是肺腑之言,義父當真要告老還鄉,為何不去北川,非要去嶺南?可不是嶺南多有義父的得意門生嗎?別說我,大人聽了都要生氣。”

廖清河揹著手笑了起來:“你呀……我這一把老骨頭也耐不住北方的天氣了,你可算饒了老夫吧,南方氣候好,天氣也暖和,又是我孃的老家,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今日老夫去找老國公還說起這件事情,到了今日,唐鎮遠那傢伙倒是羨慕起我來了。唐家那些後生晚輩自己不爭氣,卻日日煩擾他。眼下分明是自己闖了禍,卻一心想著要他出面撐腰,讓他好生難受。”

說著,廖清河捻鬚頗有些得意地笑了起來:“今日他還假模假式地誇了沛德,說沛德比他所有兒女加起來都要孝順體貼,還問我倘若去南方,願不願跟他搭個夥!看了幾十年的老傢伙,我告老還鄉就是圖個清閒,誰要和他一起?再說,他才捨不得京中這些榮華富貴呢。”

“義父怎麼想到要告老還鄉的?”我為廖清河沏了一杯茶。

廖清河聞言無奈地笑了笑:“老夫難得能活到耄耋之年了,著實也是摻和不動這些事情了。本想著做個魏司空,不過眼下這局面,也確實累不動了。”

“眼下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