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築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遷都

霍啟思慮再三,來到了太傅許大人的府邸。太傅是君上的老師,君上對太傅很是尊敬。

“霍將軍怎麼有時間,來老夫的府邸?”相互見過禮後,太傅疑惑的問道。

“末將是有事要求許大人。”霍啟再次對著許大人行禮。

“霍將軍有事直說。”現在大敵當前,霍啟會來找他,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請許大人勸君上,撤離帝都。”霍啟沒有兜圈子,直言道。

“帝都守不住了嗎?”許大人面色一變,沒想到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

“北莽大軍的攻勢很猛,甚至可以說是悍不畏死。我們的傷亡很大,守城的器械消耗的也很快。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情。現在主動撤離,還能護著君上安全撤離。一旦帝都被攻破,到時恐怕就難以保證君上的安全了。為了君上,為了大周,末將建議主動撤離,儘可能保存有生力量。南方有錢有糧,我們還可以再反攻回來。”霍啟將現在的情況,如實給許大人分析。

“沒有一點機會嗎?”許太傅再次詢問道。他最是瞭解君上的脾氣,君上不會輕易離開帝都的。

“是的,沒有一點機會。但凡能守住,也不會想著讓君上撤離的。”霍啟語氣十分的肯定。

這些天的攻守戰,傷亡情況,霍啟是最清楚的,繼續守下去的結果,只能是城破人亡。

“哎,真過了江,還能再打回來嗎?”許太傅似是在問霍啟,又像是在問自己。

霍啟沒有回應,其實他的心裡也沒底,或者說他根本不認為能再打回來。以整個大周的兵力,都打不過北莽。若是北莽掌控了大周的北方,實力定然是要成倍的增長,到時再打回來,談何容易。

“罷了,罷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走一步,看一步吧。”許太傅彷彿一下子老了十幾歲,臉上還有悲色。

大周建國數百年,周邊諸國,無不俯首稱臣。可是,現在卻被北莽,打到了帝都。現在帝都,更是朝不保夕,這令許太傅心中特別的難受。

許太尉與霍啟一起來到宮門前,通報後,來到了君上的面前。

“太傅怎麼與霍將軍一起來了?”行禮之後,君上好奇的問道。

“微臣請求君上遷都。”許太傅直接說明來意。

“遷都?”君上大吃一驚,不解的看著許太傅。

“當初高祖,反抗暴君,以三千家將,成就曠世基業。姜仙人曾言,大周基業八百載,如今正是這八百載的期限了。”許太傅看著君上說道。

君上眉頭皺起,對於八百載的傳言,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並沒有放在心上。

“姜仙人還有言,若想再續八百載,需破而後立。微臣以為,現在便是破而後立的好時機。現在北方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我們何不把這爛攤子,丟給北莽,讓北莽與士族打個你死我活。“

”南方富饒,有錢有糧,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等到北莽與那些士族叛軍,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大舉反攻,必可一戰勝之。”

“不僅能結束戰亂,還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北莽。到那時,君上便是可比肩高祖,開創大周新紀元的明君。”許太傅看君上眉頭皺起,連忙解釋道。

君上的眉頭舒展開,但對許太傅的話,並沒有完全的相信。

”霍將軍以為如何?“君上看著霍啟問道。

”回稟君上,末將以為太傅所言有理。現在北方已經一片混亂,幾乎各郡縣都在打仗。北莽想要統一北方,並沒有那麼容易。我們遷都南方,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一舉反攻,將他們全部消滅掉。“霍啟當然是附和許太傅。

“你之前為何沒有如此提議?”君上繼續問道。

“之前,末將以為會有援軍前來,錯估了當前的形勢。如今,已經可以確定,沒有援軍前來了。與其在這裡消耗,不如保存實力,捲土重來。”霍啟在來之前,已經想好了說詞。

“遷都是大事,朕得好好考慮下,明日早朝再議吧。霍將軍,現在戰況如何了?”君上自然不會因為這三兩句話,便決定遷都。

“回稟君上,北莽的進攻,很是猛烈,從早到晚,輪番進攻。不過,君上放心,我軍將士作戰勇猛,每次都可以將敵軍打退。敵軍的傷亡數量,遠超我軍。”霍啟說的也算是實情,只是說的並不全面。

“好,朕果然沒有看錯你。”聽到霍啟的話,君上很是高興。

翌日早朝,許太傅再次將遷都的事情,提了出來。

聽到要遷都,文武百官皆是竊竊私語。

“君上,如今兵臨城下,交戰正酣,若是此時遷都,豈不是讓北莽以為,我們怕了他們。微臣以為,遷都之事,等到打退了北莽再議,也不遲。”一名姓劉的諫官,出聲反對。

“劉大人此言差矣,此次遷都的目的之一,便是遠離現在戰爭。北莽野心勃勃,必然想要統一整個北方。如今各地士族叛亂,自然不會讓北莽如願。我們坐山觀虎鬥,然後坐收漁翁之利,豈不妙哉。”許太傅反駁道。

“太傅之言,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若是他們達成協議,和平共處,那大周豈不是失去了整個北方。雖然,南方富饒,但徵兵困難,想要再打回來,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一離開,可能就要葬送大週數百年的基業。”劉諫官據理力爭。

“即便他們有心和平共處,我們留在北方的軍隊,也不會如他們所願的。劉大人不要忘了,我們在南境還有幾十萬的大軍,那可都是精銳之師。即便不在南方徵兵,只靠著南境和現在帝都的軍隊,也一樣可以完成反攻的目標。現在遷都,百利而無一害。”許太傅反駁道。

“那北方的百姓呢,難道朝廷就不管了,任由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戰亂中。”劉諫官繼續說道。

“劉大人為民之心,令人佩服。只是,劉大人可曾想過,戰亂持續的時間越長,對百姓的傷害就越大。遷都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儘快結束戰鬥。朝廷以一敵二,勝負難料。即便最終勝利了,時間也會拖很久。如今,我們暫時離開北方,讓北莽與士族爭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派精銳之師,強勢迴歸,必可一戰勝之。”許太傅準備的很是充足。

“微臣支持遷都。”不等劉大人再說話,有官員出列道。

“微臣附議。”

“末將附議。“

不斷的有官員,站出來同意遷都。很快,整個朝堂上,除了劉諫官之外,其他人鬥同意了遷都的提議。

”既然如此,三日後遷都阜昌。“君上一錘定音,將遷都的事情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