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寂 作品

第五百九十七章 東學

    向重只好再把書仔細翻閱了一遍,終於又想出了另一個全新的角度:

    “沿海地區的發達,與內地經濟結構不同,所帶來的‘禮物’差異性,與當地地方性人文性格的養成之間,有一定的正相關。”

    當然,給管牙師傅提交的“作業”,可不能寫成這樣,一是他可看不懂;二是,又要被書卷砸腦袋了!還是拿出點誠意來比較好。

    “習柳氏書卷禮則有言

    禮者,禮也。假以為物,盡心儘性。惟物之所進,禮之所致,不外授禮者、受禮者二方。蓋有所贈,必有所求。如欲取之,必先予之。故,禮之出納,實乃利益之交換也。權衡授、受二者之勢,低求高者,禮必厚之;高授低者,禮可隨性之。

    禮之厚薄豐儉,送何物,送多少,幾時送,由何人送,如何包裝,收禮者喜好如何,若被收下,其後何續可為;苦被拒,如何挽回顏面,如此諸等,繁複詳雜,於細微處,點滴皆是學問。

    禮若合意,雙方歡洽,後則友誼長存;禮若不當,不如不送。

    不送,尤無可責者;送之乃其心所惡,便令收禮者,生被辱之心,反而仇恨抖生,其後,未知幾多災殃!

    縱觀華夏,物產豐饒,地廣人昌。

    各國禮物之備,尤顯其國力之強弱。

    地產豐荗者,其禮類繁品佳;地產貧瘠者,其禮只貼民生。

    然,物之豐饒,顯民之自信風貌:富如巴蜀、南楚,皮鮑竹木盈車;豫章、番禺,黃金玳瑁斷棹;而北方之地貧民困,西秦、隴地,粟米太牢;趙代、宋梁,佳人君子。有物美者美物;人靚者亮人,皆出誠意,不厭其豪,不愧其樸,皆乃吾華夏風華,以代天地之饗,彰人心之德。

    故,禮者,得體適宜,乃為禮之上佳,皆大歡喜之策也!

    化干戈為玉帛,以禮易天下,天下人之幸也!”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向重覺得挺得意,又復讀了一遍,心滿意足,就仔細收好,準備第二天去書塾,向管牙師傅上交“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