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倉九頭龍

 朝倉氏,本是但馬國養父郡朝倉地方的豪族,南北朝時期,家督朝倉廣景跟隨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第七代當主朝倉敏景時期,以1467年應仁之亂為契機,將居城轉移到一乘谷,並逐步驅逐斯波氏、甲斐氏,平定了越前國。

 朝倉家坐擁敦賀良港,又控制近畿和北陸交通要道,經過敏景、氏景、貞景、孝景數代人的努力,其居城一乘谷慢慢發展成越前國乃至北陸的經濟、文化中心。有許多京都、奈良的貴族、僧侶等前來拜訪,朝倉氏也時常贊助領內的能樂和連歌等風雅活動,因此一乘谷也被稱為”北陸小京都”,成為當時“京風文化”的幾個重要的據點之一。

 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激發了政治和軍事上的野望。軍事上,在現任當主朝倉孝景時期,在重臣朝倉宗滴的支持下,積極介入周邊地區的紛爭,例如,協助鎮壓若狹逸見氏叛亂、干預美濃守護土岐家內鬥、配合六角氏擊敗淺井氏等等,雖說在領土方面並未有太大收穫,但影響力已經是遠近皆知。

 政治上,朝倉孝景通過政治現金等方式積極向幕府靠攏,先後獲得足利義晴准許使用白傘袋、毛氈鞍覆、塗輿,終於名正言順地成為越前守護,完成了歷代朝倉氏當主的夙願。就在不久前,他還被晉升為將軍的“相伴眾”,一時間可謂是風頭無兩。

 可就是這麼一位意氣風發、如日中天的國持大名,卻在小小的國吉城前吃了閉門羹。

 國吉城,地處三方郡,位於若狹和越前的邊境處,扼守天王山和大竹山之間的戰略要地椿峠,海拔兩百米,俯瞰丹后街道,是越前大軍進入若狹前必須要拿下的重要城池。此城由慄屋勝久修築,城中常備武士、雜兵三百餘人。

 早先慄屋元隆尚未叛亂時,利用自己筆頭家老的身份,以防備朝倉氏為由,強行通過一項決議,即在若狹和越前的交界處修建此城,並由慄屋氏派人擔任城代。

 而三方郡一直是熊谷氏的勢力範圍,慄屋元隆這麼做可謂昭然若揭,就是想在三方郡插上一根自己的楔子。熊谷勝直對此心知肚明,但顧忌實力不及慄屋氏,便也只能默許。

 但是,考慮到此地地處偏僻,土地貧瘠,百姓貧苦,且一旦打起仗來必定首當其衝,慄屋氏宗家近支無人願意前往,最終還是慄屋勝久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前去築城守備。

 慄屋勝久出自慄屋氏遠支旁系,雖年僅十八歲,但胸懷大志,一心想改變家中現狀,出人頭地。修築國吉城時,參照後瀨山城沿著山脊修築曲輪、挖掘土堀,雖因經費、人力有限並未完全修築完成,但仍憑藉險要的地形和複雜的工事,讓朝倉氏一時難以下決心攻取。

 但是,“宮川之亂”的爆發給了朝倉家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慄屋元隆兵敗身死,慄屋氏特別是宗家近支免不了削封改易的命運,駐守國吉城的慄屋家武士也為此憂心忡忡,紛紛勸說慄屋勝久早做打算,更有不少武士建議索性投了朝倉家,帶領朝倉軍反攻若狹以立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