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銘情 作品

第0159章 飛鳳(上)

趙不凡在聚賢莊的杏園裡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便啟程趕回淤口關。

 

等回到將軍府,他經過深思熟慮後,親手寫了兩封奏摺,第一封是陳述信安州和清州這兩個小州的存在不利於北疆邊防的協調運作,更不利於經濟發展,找出的原因多達二十幾條,奏請批准把信安州歸入霸州,清州併入滄州。

 

雖說這封奏摺的最終目的是方便今後的私鹽販賣,為的是他能真正暗中掌控各處交通要道,但他指出的問題確實也是真實存在,兩州夾在滄州和霸州之間,管理的轄境很小不說,還讓滄州和霸州的軍事和貿易往來都多出兩道關卡,甚至從滄州繁榮的南部到人煙稀少的北部還必須經過清州境內,雖說滄南也有小路通往滄北,可官道大路終究是要從清州境內經過。

 

同時這兩個州的知州也都形同虛設,基本上所有政令都要先跟滄州和霸州兩地協商,不然就會嚴重影響到兩個大州,真到了與遼國打仗的時候,兩地那點廂兵更是起不到作用,只能是緊急向霸州或滄州集結,既沒有效率,還嚴重影響到廂兵的統一指揮和訓練。

 

趙不凡在北疆也好幾年,可至今也只是與兩州的知州碰過幾次面,除此以外根本沒見他們起過作用,大事小事若不是霸州知州李邈做決定,那就是滄州這邊做決定,總之是有當於無,然而兩個州卻還有完整的官署,官吏機構也與別的州沒什麼不同,實際全是在吃閒飯。

 

特別是信安州最為嚴重,好多官員早前還曾經在遼國佔領這裡時效過力,隨著趙不凡奪回淤口關和信安州,把主力也駐紮到這裡,治安和防備當然是由他全面接管,再加上這裡的政令又全部都效仿霸州,從而使得整個信安州的上下官吏除去例行徵稅,根本就是什麼都不管,也不敢管!

 

本來按照何大野的意思,信安州也最好劃入滄州,這樣就能開闢出兩條通往遼國的私鹽販賣路線,但趙不凡回來仔細研究過後發現,如果從信安州這條路出關,那麼必然就要通過淤口關,兩邊如果維持長久的貿易,難保淤口關會變得龍蛇混雜,而這裡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容不得差錯,所以他決定放棄這條路,只不過想著既然已經要奏請合併州治,那還不如一道把這個隱患給解決掉,因而便在奏摺上也奏請皇帝把信安州併入霸州,從而讓李邈來治理這裡,這樣也會讓他省心很多。

 

趙不凡寫完奏摺後,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心知這封奏摺必然會被批准,所以也沒怎麼擔心,當下把奏摺給封存好,然後徐徐端起茶碗飲了一口,不疾不徐地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思考怎麼才能換掉滄州的知州劉錫。

 

“合併州治的事情八九不離十,利弊一目瞭然,趙佶和朝中大臣應該都不會持反對意見,可我該怎麼換掉劉錫呢?這人是侍衛親軍步兵司都指揮使劉仲武的長子,劉錡的大哥,身後的關係非常廣,如果我挑些過錯來彈劾他,那就必然得罪劉家,當初我首次進京面聖,百官都不來參加我的宴席,只有劉仲武和劉錡父子與劉延慶和劉光世父子是自發趕來,可謂是明確表態支持我,這份情尚且沒還,怎麼還能陷害劉錫呢?

 

何況劉錫的弟弟劉錡文武雙全,忠義善戰,不用多久就必然是大宋名將,是我將來可以信賴的友軍,我如果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害他哥哥,那我豈不是跟蔡京一樣?雖說這個劉錫不如其弟劉錡,不怎麼管事,是個明哲保身之輩,但他終究也不是什麼壞人,我如果害了他,良心又怎麼過得去?”

 

想到這裡,趙不凡有些煩躁,起身走到窗戶旁邊,輕輕把窗戶推開,任由外面的陽光照耀到身上。

 

飄飛的落葉印入他的眼簾,他迎著初冬的寒風,久久佇立。

 

“如果不能貶,那就只能升,雖然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但也算是還了劉仲武的情!”

 

自言自語著說了一句,他返身回到太師椅上坐下,埋頭在桌案上寫了起來。

 

待寫完之後,他拿起來看了看,這才滿意地自語道:“劉錫,你什麼都不管,卻讓我今天把你吹得比天還高,甚至把我整頓滄州邊防的很多功勞都給了你,算是讓你白撿了個便宜,你們劉家當初的情義就算是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