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銘情 作品

第0142章 身不由己

北疆大捷,趙佶自然是非常高興,臉都漲得潮紅,可聽到林沖的提議卻是想都不想就擺擺手。

 

“繼續進軍一事莫要再提,遼國強盛,雖然眼下吃了虧,可如果再加逼迫,必定使其急調大軍南下。我大宋國力雖盛,但兵士卻不及遼兵驍勇,若真的全面開戰,恐怕難以匹敵,此次趙不凡實現對朕的承諾,巧妙收復信安州已是足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守好故土,迫使遼國和談,至於收復幽雲十六州,那還要從長計議!”

 

“陛下,此次真的是”

 

林沖急欲勸說,但趙佶卻是毫不客氣地打斷,臉色微有不快:“好了,你跟隨趙不凡收復故土有功,遠來又勞頓,暫且去歇息下來,稍後定有封賞,下去吧!”

 

“陛”

 

林沖張了張嘴,可看到趙佶已是背過身去,無奈地嘆口氣,低下頭去行禮拜退,待走出殿外,他仍是忍不住回頭看了看那巍峨的金殿,喟然長嘆。

 

不多久,處於興奮中的趙佶便召集重臣前來議事,由於趙不凡這次是先把消息上報到宮廷,所以哪怕是樞密使童貫也是在抵達皇宮後才得知北疆大捷的消息。

 

當趙佶高興地說完北疆戰況,童貫幾乎是想都沒想,立刻出列急奏:“啟稟陛下,趙不凡大破遼軍,收復信安州,必定使得舉國振奮,軍中士氣高昂,因而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望陛下即刻令其北進燕京,劉仲武則率領麾下精銳禁軍火速馳援,用以接應!同時折家將出兵攻打遼國朔州,逼進大同府,用以在西邊牽制遼軍,而臣則火速召集主力大軍,籌措糧草,勢必在兩個月內發動全面北伐,如此必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完成歷代先帝遺願!”

 

“不可!”童貫話音剛落,蔡京便緊跟著出列,輕描淡寫地瞥了童貫一眼,奏道:“啟稟陛下,童貫這番說辭實在是誤國誤民,當前遼國雖然衰弱,可根基仍在,而我大宋境內如今多有匪患,天災連年,此時北伐無異於帶著疾病出戰,如何能夠取勝?臣以為目前應當藉著這大好良機及時與遼國和談,趁遼國正與金國鏖戰,無心大舉南下之際休養生息,而且也借趙不凡此次大勝為籌碼,為大宋多爭取些利益,這正是坐看遼金兩虎相爭,我大宋坐收漁利,有何不可?”

 

蔡京這話一出,到場的重臣幾乎有一半都出聲附和,還有小半沒有吭聲,只有一小半面露不屑。

 

很明顯,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宋這些朝堂重臣絕大部分都反對北伐,亦或者說不支持北伐,只有少部分童貫的死黨堅定支持北伐的策略。

 

童貫面色陰晴不定,他是最堅定的北伐擁護者,雖然出發點不是為國為民,只是為了能立功,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勢,但意圖卻非常明確,而且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他明白,戰功才是他獲得今日權勢的主要原因。

 

“哼!”

 

一聲冷哼,童貫怒視著殿內的眾多大臣,怒氣衝衝地質問:“食君之祿,分君之憂,遼國日暮西山,正是我大宋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天賜良機,你們捫心自問,北伐究竟有何錯?”

 

他的怒火讓眾臣暫時安靜下來,靜默不語。

 

蔡京皮笑肉不笑,老臉皺紋疊起,眼中精光閃動,盯著童貫看了許久,緩緩出聲:“童大人,閣下作為樞密使,渴望殺敵建功確實是好事,可你也不能把大宋江山往火坑裡推,自太祖皇帝建國以來,大宋何曾不想收復幽雲十六州,可什麼時候成功過?契丹人驍勇善戰,若北伐失敗,損兵折將,那時遼國大舉南侵,我們用何抵擋?”

 

“蔡相身為大宋堂堂相國,這般長敵國之氣,豈非有失我大宋顏面?”童貫不肯示弱,爭鋒相對。

 

“顏面事小,國家百姓事大,我大宋現在是否真的具備北伐的實力,童樞密是否應該清楚?如果是為了爭功而貿然出兵,一旦惹出事端,誰能擔待得起?”蔡京意有所指,深深與童貫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