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漁火 作品

第二天 第14章 龍海·殯儀館

 宋玄豐駕駛黑色東風日產天籟,一家一家接人,第一家林立,大家有時笑林立,名字後面加一個果,那不就是林立果嗎?

 林立嘿嘿笑著說“咱不夠資格”,他做冷鮮肉生意,在書店後面小市場,臨紫石路那條街,生意紅火。

 沿紫石路走到花園街左拐,就是青雲臨海小區,遠遠看到陶潔站在柳樹下等著,這時天空飄起細雨綿綿,宋玄豐說:“咱們快點,要不小唐等急了。”

 宋玄豐口中小唐早已做奶奶,小唐年輕時漂亮,嫵媚,大眼睛、雙眼皮,月亮湖農場連隊美女嫁入城裡,現在仍然能透過她蒼桑臉龐,依稀看到她年輕時的美麗。

 等陶潔上車,宋玄豐打電話通知小唐,讓她下樓,說我們馬上到,通過手機免提,大家聽到熟悉,清脆女中音“我早準備好,等你們來呢。”

 東風日產天籟開的速度快,果不出所料,小唐已經在通河小區路口,打雨傘等著,等小唐上車,車裡滿員,大家好久不見,彼此之間寒暄問暖。

 龍海外環通往石塘和鹿港交通要道,也是通往龍海殯儀館唯一通道。

 那天我在紫嵐山山崗,聽雨聲,聽風聲,聽到小哥說話聲音,我立起耳朵,順著風聲,聽到車裡談話聲音,我看到小哥坐車裡,路過山崗,扭頭朝我住的方向張望,我知道,他想起我,可他什麼也沒說。

 我一點不埋怨他,這麼多年沒來看望我,我知道他們很忙,只有父母來看我,我知道他們老了,以後不會再有時間看我,我不傷心。

 龍海殯儀館坐落在龍海東北角偏僻角落,離城中不過三公里遠,這裡和城裡兩個天地,兩種情景。

 這裡每天人來車往,不眠不休,只有夜裡最清靜。

 縣水泥廠後身就是殯儀館,有一條水泥雙車道在水泥廠西側,從外環左拐彎前行大約250米就到。

 殯儀館大門永遠敞開,停車場永遠有車停,正對大門,院裡有棟三層小樓,那是殯儀館辦公樓,也是喪屬辦理各種手續和購買骨灰盒地方。

 大院圍牆鐵柵欄,上面有許多口號式標語,口號不是朝外,都是朝院裡粘貼: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

 還有從一首唐朝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摘抄一句很貼切,很符合這環境的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柳青泥在停車場圍牆上,看到劉禹錫這首詩,讓人心情為之一振,一掃萎靡頹廢的情緒。

 殯儀館東側一溜平房,平房前面高大柳樹,環境優雅,人們去那裡弔唁,最東面三間收費,有寬敞會客廳,擺放沙發,供來人休息、交流,後面有兩小間,一間供家屬休息,有床,有衛生間,另一間停放逝者冰棺,北面有一門可以通往外面,就是通往殯儀館火化間通道。

 東北角有一個大約兩層樓高黑色八角塔,那是專門用來燒紙和逝者隨身衣服,還有送給逝者陰間享受的紙錢、紙馬、紙轎、紙樓、金山、銀山、花圈......童男童女等物。

 三間收費房間西側有許多小間,就是供喪屬停放逝者免費小廳。

 宋玄豐把黑色東風日產天籟轎車,停在一棵粗壯柳樹下圍牆邊,此時,轎車外面雨下的越來越大,大家坐車裡等著,下不了車,大家在車裡有一搭無一搭聊天,瞭解彼此分別後的生活狀況,毫無忌諱地談論收入,子女生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