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緩戰

 "主公聖明!" 

 于謙高聲喊道,聲音洪亮如鐘鳴,對劉備的決策充滿了讚賞之情。他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彷彿看到了未來勝利的曙光。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侯成等眾多將領們的反應。他們緊咬牙關,眼中閃爍著憤怒和不滿的光芒,顯然對於謙心懷怨恨。 

 這些武將們渴望迅速出兵攻打荊州地區,以報往日的仇恨。他們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衝鋒陷陣,將敵人殺個片甲不留。 

 而另一邊,賈詡、陳登和陳群三位謀士則持不同意見。他們竭盡全力爭取延緩再戰的時間,顯然更傾向於穩健行事。 

 畢竟,袁紹當年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時刻提醒著他們不能輕舉妄動。若當初袁紹能夠休養生息數年後再發兵南下,憑藉其龐大的勢力範圍,恐怕曹操也難以與之抗衡。歸根結底,正是因為袁紹過於急功近利,最終導致了慘敗的結局。 

 因此,對於賈詡等人而言,他們所期望推行的策略是逐步侵蝕敵人的領土。畢竟,如今己方佔據的地盤遠遠大於劉表,完全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穩步推進的方式既可以減少風險,又能更好地鞏固自己的實力,確保最終的勝利。 

 別看劉表的荊州看起來大,可實際上,他真正能夠控制的區域,卻是遠不及劉備的。 

 更何況,中原地區自古便是富庶之地,無論是在各種資源方面,都遠比劉表治下的荊州要多的多,他們完全不必那麼著急。 

 除了賈詡、陳登、陳群、于謙等重臣之外,其餘諸多文臣顯而易見地持有同樣的觀點。實際上,他們已無需再次站出來發表言論,因為賈詡作為代表已然充分表達出眾人的意願。 

 至於徐庶,則對兩種意見均表示贊同。不論是即刻揮師進攻荊州,亦或是等待兩年之後再戰,於他而言,皆具備頗高勝算。 

 然而,若能休養生息兩年,然後再進軍荊州地域,確實可有效舒緩當前內部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並進一步提高勝算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