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哲學 作品

第十二章 再踏征程

 第二天一早,四人辭別山翁又是一陣唏噓,臨走時山翁還特地囑咐阮明:日後不可再食生冷陰寒之物。

 之後四人繼續沿河西進,尋到渡口,準備租船向對岸進發。

 “幾位客官,北邊可去不得啊!”那船家一聽凱爾幾人想過河,連忙阻攔。

 “怎麼?”

 “你們不知道?匈奴王軻莫頓領兵五萬南下,已經越過陰山,馮將軍被匈奴圍在武泉城,已經半月有餘,現在堅守待援岌岌可危啊!”

 “唉!”阮明聞言長嘆一聲:“要不是我被毒蛇咬傷,在路上耽誤了許多時日,我們定能早早趕到馮將軍那裡提前告知軍情,他若能早做防備,也不致如此被動。”

 “客官您是?”

 “在下博士阮明。”

 “哎呀!原來是阮博士,我可算等到你了。”船家高興地直拍手:“前幾日縣令老爺發來文書,傳至各處客棧館驛渡口,說是上頭有令:匈奴進犯,幷州緊急,調您速速回京。”

 “定是爹爹不放心我,想叫我回去。”阮明皺起眉頭。

 王安在一旁勸道:“既然老爺的令都下到這兒來了,少爺您還是回去吧,回去晚了免不了又挨家法。”

 劉福也說道:“少爺,咱是修書編集的文官,打仗的事本來就不該咱們操心,您都已經將匈奴之事提前報知地方了,也算是盡到臣子本分了,咱還是打道回府吧。”

 這次就連凱爾也站在王劉二人一邊:“阮賢弟,馮將軍既然已被匈奴圍在城中,現在過河又有什麼用呢?而且戰端已開,刀兵兇險,萬一遭遇匈奴,恐怕有去無回啊。”

 阮明低下頭,低聲說道:“其實養傷的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大陳開國兩百年以來,雖也有旱澇蝗災、流寇作亂,但都被歷代明君賢臣遊刃有餘地化解,國力日盛,神器穩固,我朝更是興修水利、編撰典籍、練兵繕甲、開闢海路,天子愛民懷德,廣開言路,朝中更是不乏崔公、趙公還有父親這樣的忠良,可謂是四夷賓服,穩坐江山。”

 阮明說到這裡其他人都點頭稱是,無不贊同。

 突然他眼神犀利,話鋒一轉:“當此時節,怎麼會有下邦小國進犯?這不是飛蛾撲火,以卵擊石嗎?匈奴王軻莫頓我是瞭解的,統合匈奴各部,有勇有謀,也算得上一代梟雄,幾年前還曾遣使來京,與我大陳講信修好,可這才多久,怎麼就會大舉南下侵擾邊境了呢?”

 被阮明這麼一說,就連船家在內的眾人也都滿腹狐疑,十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