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哲學 作品

第八章 賽馬奪梨花

 有道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趕路的這兩天凱爾毫不避諱地給阮明講著自己的經歷,除了自己身負的任務外,奇點內“羲”跟他講述的時空的成因和3000個時空的存在也悉數交代給了阮明。

 “你所說的三個神倒是與我族傳說相似,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演八卦,跟你說的‘古’、‘媧’、‘羲’卻有異曲同工之妙,莫非先人傳說也是有跡可尋?怪哉,妙哉!”

 凱爾和阮明二人談天說地趕了三天路,也不覺疲乏,中途在驛站休息也是促膝長談,抵足而眠,一個壯志未酬身先死,一個意氣年少多愁善感,一路走來深感相見恨晚,早就以兄弟相稱,只恨途中清苦,沒有美酒好菜,不然定能一醉方休。可就是苦了劉福、王安兩個隨從,一路上只聽兩人喋喋不休,跟在後面時而聽得見,時而聽不見,一知半解,被他倆講得頭暈目眩,心煩意亂,少爺說話又不好打岔,只能強自忍耐。

 這一路上,先過長城,再渡渾河,最後才能到達定襄郡的首府善無,凱爾隨阮明飽覽九州世界山河壯麗,雖然身負重任沒有詩情畫意,但心中也免不得感慨萬千。

 終於在第四天,一行人到達了善無。

 定襄郡守李陵雖為地方大員,見了阮明語氣卻也十分客氣,但對匈奴犯境之事卻不大相信:“博士既從雲中郡來,可曾在那裡見過匈奴?”

 “那倒不曾遇見。”阮明端起面前的茶碗抿了一口。

 “雲中郡在北,定襄郡在南,既然雲中都不曾遇見,匈奴怎會跑到這兒來呢?”

 阮明知道匈奴繞開雲中直撲定襄確實有違常理,空口無憑很難讓人相信,但他卻早就成竹在胸,放下茶碗侃侃而談:“軍國大事小可豈能兒戲?被匈奴掠殺的百姓現已悉數遷往郡將您治下的駱縣,我等先行一步到此相告,張縣令的文書不日也會送來。”說罷他又指了指站在身後的凱爾:“這位壯士在山村不僅遭遇了匈奴,還手刃了幾個賊寇,他可以作證。”

 凱爾與阮明路上就已演練好答對,這會兒無非照本宣科:“不錯,那些匈奴十分剽悍,嗜殺成性,不少村民都喪於屠刀之下,他們還搶走村中不少糧食牲畜,我和幾個村民聯手,才僥倖殺了兩個,匈奴的屍體已由鄉親們一起帶到駱縣,留作日後破敵線索,我這裡還有從匈奴那裡奪得的馬刀一口。”凱爾邊說,邊解下腰中那夜村長院裡從匈奴手中奪下的馬刀。

 李陵接過馬刀仔細打量,只見此刀長約三尺,寬背薄刃,刀柄末端略向刀刃方向彎曲,

 這樣方便騎手在馬上掌控,揮舞起來不易脫手,與漢人平直的刀柄有很大不同,且匈奴騎士身材壯碩,故而刀身也比漢人的刀沉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