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問心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信之事

看著扶蘇的樣子,道問心知道他還沒明白,直言道:“說明君皇做事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只看一處,六國覆滅這十多年來,就是因為你父皇的過於強勢的手段,使這些人一直沒有辦法凝聚成一股力量,只能到處瞎胡鬧,沒有給帝國帶來多少麻煩。你能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想到這個問題,就說明你能思考,而你能想到儒家,看見公子應該是看到儒家仁的那一面了吧。”

“不錯,父皇用法家治國,可是過於嚴苛,所以我想到了儒家,儒家認為治國需要仁義,看起來比法家的嚴法主張更適合百姓。”

聽到此,道問心也不得不讚嘆扶蘇目光的長遠,看出治理天下應該以仁為主,但是又想到後世的一些理念,隨即哈哈大笑道:“公子想的不錯,能說出對百姓仁義這句話,公子已不在你父皇之下了。不過公子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就是儒家子弟很少能執掌一國大權的嗎?即使是孔子,曾一度做到大司寇,但也沒有做長久,那怕我道家祖師老子,說起來也不過是替周天子守看藏書的,你可知為什麼?”

“這……”

“那是因為,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優點和缺點,公子若要治理天下,就絕對不能只依靠一家之理,公子自己也看了,秦國一直用法家學說,可是現在就導致秦法嚴苛,百姓整日思慮自己是否犯法。大海為何廣大,就是因為大海海納百川。”

“那以先生之見該如何是好?”

“法骨道筋儒肉兵拳墨心縱橫腦。”

“扶蘇不解。”

“法骨就是治國需要律法,以此來規定天下百姓何事能做何事不能做,但是用法一定要有度,同樣這也是治國的基本,就像人的骨頭一樣,是一切的進本。道筋就是在合法之內,要不斷的對百姓進行調整,這個過程必須要剛柔相濟,否則國家難以保持動力。儒肉就是講對百姓的仁義之策,通過仁義就會讓百姓安定,國家才會平穩。兵拳就是要講遇到外敵的方法,以及君主對軍隊的控制如同手臂一樣。墨心就是講君王雖位至頂點,但仍然要會愛惜子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一樣,要珍惜和平,不能隨意把百姓帶入戰亂之中,同意自身也要有開闊精神。縱橫腦講的是面對問題,要用多種方法去解決,不能一味的追求平穩,該出手時就出手。”

“扶蘇明白了,只是先生明明是道家的弟子,為什麼會幫其他的諸子百家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