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鳥銜風 作品

第四十九章 倒春寒

 南極,一片覆蓋了冰雪的陸地。

 迄今為止,人類從未在南極發現過任何一起地質震動,而黑月凌空時全球動盪,也只有南極科考站的損傷程度算得上最低。

 所以當災難過後,主要的研究開展也是由本土駐地的人員重新進行,所幸一直到極晝持續的九、十月份,剛剛緩過勁來的聯合政府就開始陸續派人過來物資支援了。

 結果一看就嚇了一大跳。

 原因是有些過於慘不忍睹的現狀。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一個大國的南極科考站能容納的越冬人數就已經達到三十人左右,而這個人數到了世紀中葉,已經增加到了接近一百人,時至今日,各國的科考站早已變成了規模近千人的龐大群體。

 而這些年發展出來的科技更是實打實的,極地外骨骼、智能機器人和個人信號發送器的增強都是大幅度的提升了科研人員的保障能力。

 可等到聯合政府支援一來……居然發現加起來已經不足百來個人了。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如果南極虎鯨突然科技爆炸,決定夜襲科研站,幹掉人類,且人類必須到海里面和虎鯨掐架,那也至少先來個五千只當開胃菜吧。

 但很顯然必不可能突然冒出來什麼智慧動物。

 並且,現場還發現了大規模的爆炸、燒焦痕跡,這種不自然的能量殘留立即引起了各國學者的注意,一致認同應該是某種“未知超自然現象”導致的怪物出現攻擊所致。

 不過既然是突然攻擊,按道理來說就應該是黑月凌空期間怪物突然出現導致的,只是雖然這個結論一經提出就被許多其他國家的學者認可,但很快,這個結果在後續的調查中就被否定了。

 原因是倖存者的口供,

 “那是……怪物,從外面的襲擊,是我們先發現的,然後怪物……一直跟了過來!”

 在那位驚恐的科考隊員的敘述中,事情的真相也變得逐漸清晰起來。

 那是黑月還未降臨,極晝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

 幾支科考隊員從科研站出發,在南極冰川容易融化的雪白世界裡蹣跚前進,前往山脈方向。

 南極山脈的歷史非常古老。

 始於羅斯海西側,止於菲爾希納冰架南緣,長度超過3000千米,將整個南極大陸分隔為東、西兩部分,隨著全球變暖的日益增強,過去曾埋在雪中千萬年的事物也開始重新出現在世界上,成為了人類重要的科研項目之一。

 在近些年來的調查裡,南極地下還發現了許多冰下湖泊,其中一些湖泊中還暗藏生命的痕跡,極有可能是一千兩百萬年前,這片雪原還是一片蒼翠苔原時留下的痕跡。

 可就是在這裡,那支科研小隊意外遭遇了……不可思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