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教民蓄之

編竹具的男人們和織麻布的女人們都跑過來圍觀,發現鳥叫聲竟是娓吹出來的——一根小竹管,在靠近嘴部的地方切了一個斜口,另一頭塞著一根圓棍,吹氣的時候隨著圓棍的推拉就會發出不同的哨音,聽起就像鳥叫聲。

這就是許多農村孩子小時候都玩過的溜溜笛。

這時雨已經停了,孩子們也不管什麼口不口水的,一個個輪流吹著溜溜笛,最後拙也拿過來吹了一陣。

他到底是神皇氏裡最有文化的人,吹出來的聲音的還帶著點旋律。

接著又有老人拿出骨笛和竹簫應和,離和射也敲起了皮鼓和銅鈴。

隨著合奏聲漸漸和諧,族人們也跟著搖擺起身體,輕聲地吟唱。

風少野微笑地看著,最後也像他們一樣,輕輕地拍著案几,晃起身體。

仔細一想,他們其實是我的祖先啊!

而我來之後,也將是後世人的祖先。

生命有到盡頭的一天,族群有消亡的一天,歷史也有被湮沒的一天,往後的漫長歲月裡,子孫後代還有無數的苦難……

但此刻,這個雨後的下午,在東海蓬萊島上,一個艱難求存的氏族部落裡,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

一場聯歡之後,族人們心情愉快地回到各自的崗位上。風少野去大屋看了下他們的進度,已經有相對簡單的竹扁率先出爐了。

竹扁是擔架形的,可以用來晾曬作物,特別是穀物和魚乾,但風少野要這個的初衷是用來曬鹽泥,因此多多益善。

正在看契編織背蔞,一個女人跑進來說:“大人,那隻大雁不孵蛋怎麼辦?”

風少野心道,好傢伙,竟忘了它可能是隻公鵝!

怎麼才能活捉幾隻母鵝呢?

看著一屋子的竹片篾條,風少野想到了一種小時候捉麻雀的陷阱,就是不太確定對天鵝有沒用。

於是他吩咐女人們燒水煮飯,叫男人停下手裡的活兒,先合力編一個超大號的半圓形罩子。

因為不需要做工多精細,罩子編起來很簡單,先用竹片搭起一個框架,再用篾條圍起來就好,縫隙可以很大,只要大雁鑽不出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