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一代雄主苻堅,坐擁百萬雄師,兵敗淝水的真正原因

 北府兵有多少呢?不多,八萬人,外加胡彬率領的五千水軍,一共八萬五千人。

 這八萬五千人是上下一心,他們害怕苻堅打過來後,最後一片土地也要淪為胡地,漢族就要滅種了。北府兵大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知道這種後果,所以反抗意志堅決,戰鬥中也是勇不畏死。

 從三個方面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來,前秦只是一個臃腫的胖子,缺乏力量,東晉卻已經握緊了拳頭,招招致命。

 個人原因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苻堅本人,淝水之戰的失敗,苻堅要負主要責任,甚至是百分之百的責任。

 王猛死之前告訴他,晉朝雖然偏居,但將相能一心,不好打。反而是內部的鮮卑、羌等民族,和氐族有滅國之恨,應該想辦法除掉。苻堅完全聽不進去,他應該是個理想主義的帝王,也是個完善主義者,過江滅晉,完成大一統,這種誘惑太大了。

 在指揮中,苻堅發揮完全失常,也可以說飄了,不然也說不出“投鞭於江,足斷其流”的話來。

 苻堅臨陣用人不當,讓降將朱序當說客,想讓謝石等人投降,結果朱序反而建議謝石主動出擊,打點破面。就是這一建議,直接導致晉軍戰術改變,贏得大戰。一個剛投降的人,苻堅就敢讓他做這個,怪不得慕容垂、姚萇這些投降的人都受到重用。

 壽陽城上,苻堅看到軍容嚴整的晉軍後,又開始心虛了,連八公山的草木都以為是晉兵。

 淝水佈陣,其實前秦軍還是佔優勢的,當謝玄派人來讓前秦軍退一退,好讓晉軍過江決戰時,苻堅居然同意了。敵軍元帥的話,你也敢聽,這是有多想抓緊決戰好消滅敵人啊。

 事實證明,苻堅對這支軍隊完全不瞭解,也不掌握。他沒想到一退,就全散了,收不回來了,最終兵敗如山倒。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休息,死傷殆盡。

 一個集團也好,一支部隊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如果形聚神散,一旦受到外部攻擊,就會點破而面亡。

 苻堅是位雄主,在他的思想裡,天下都是他的,百姓不分種族都是他的子民,這對於促進民族融合是有利的,但他失敗了,說到底就是步子邁太大,扯到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