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魚 作品

23.022

其實說白了,“包漿”無非就是手上的汗漬啊油脂啥的,在長久摸索(類似於微妙打磨)的過程中,抹石頭上了,長年累月,形成了一層皮殼而已。

福婆說:“不是,就是養,跟養狗、養雞同一性質的那個養。”

陳琮失笑:“這怎麼可能,這怎麼養啊?”

福婆不慌不忙:“古人是不知道什麼微生物的,他們看這世界,無非分三大類,動物、植物、礦物,礦物多數情況下就是指石頭,對吧??

沒錯,陳琮點頭。

“人把自己當萬物之靈,覺得這些東西生來的價值就是給人提供各種供養。那麼我問你,古人養動物、養植物,為什麼不養石頭呢?”

這種問題還需要問嗎,因為養不出來啊。

誰不知道石頭是天生地養?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實驗室生長技術,但是人工和天然,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閱歷”上就不一樣。

以鑽石為例,天然鑽石是在地球深處,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再經由火山噴發出露地表,孕育和出生都“地動山搖”、“驚心動魄”,而且大多數鑽石都形成於十幾億年前,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甚至高達45億年,幾乎和地球同歲,而人這種生物才出現了多久啊,哪有那個能耐去養鑽石?

眼前沒鑽石,陳琮指托盤中的水晶:“水晶不屬於珍貴寶石,地攤上就能買到,但即便常見,它也至少需要上億年才能形成,讓人去養,太難了點吧。”

這活計,都不好說是在為難石頭,還是在為難人。

福婆嗯了一聲:“所以你的觀點是,人的壽命太短,而石頭的生長期又太長,所以沒法養。”

陳琮心說:本來就是嘛。

他偷眼看其它幾個人:梁世龍是一如既往地板著臉,祿爺和壽爺都笑呵呵的,可惜了,是那種看不出提示、線索和意義的笑。

“那好,換個角度,人養不了石頭,不妨讓石頭來養人,這裡的養,是滋養、供養的那個‘養’。我問你,從古到今,動物,尤其是家畜,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主要蛋奶肉食。植物,尤其是水稻、小麥,為人類提供了絕大部分主食,不誇張地說,離了這兩樣,人類怕是活不下去。那麼石頭,天生地養,都是耗費了上億年、幾十億年才形成,為人類提供什麼了?”

陳琮被問住了。

人類歷史上,是有過一段石器時代,拿石頭當工具、兵器,不過很快就被青銅、鐵器取代了,雖然某些個別物件,如石磨、石臼等,至今還在使用,但實在也不成氣候。

那之後,石頭好像就主要用來觀賞了,偶爾也拿來蓋蓋房子吧,性價比遠不如磚頭。

再後來,其中那些好看的精品,譬如寶玉石,又被拿來當首飾。

為人類提供什麼了?提供了美和裝飾?這答案對是對,總覺得有點大材小用,幾十億年造就,光顧著給人皮相增光了,飢不能食、渴不能飲,災荒年代不如大米。

***

福婆輕輕笑起來,陳琮被問住了,她這番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問你的這些,其實古人早就想過,既然有人去嘗百草,那麼自然,也有人去鑽研石頭。石不語,只能叩門而問,我們叫‘叩石’,但可惜,這條路比嘗百草要難多了。”

陳琮也覺得難。

一塊石頭,怎麼叩啊,硬邦邦、灰撲撲,就算偶爾鑿出了裡頭的水晶、玉質,除了好看、用來裝飾,還能幹什麼?

福婆話鋒一轉:“難歸難,但也不是沒收穫。你肯定聽說過,只不過沒當回事罷了。”

她看向梁世龍,梁世龍欠起身,遞過來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