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gCNPYK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 功夫隨需求發展

 冷嘯天停頓一下繼續講:“根據你師爺的說法,我總結一點收穫,就是中國的武術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發展的。

 清朝軍隊入關初期,大量漢族的民間功夫傳播者為反清復明做準備,而在暗中發展壯大。當時清朝軍隊以打壓民間功夫的存在為首任。

 而康乾盛世之後,眼看清朝坐穩江山,清朝某些官員也就改變思路,對待民間功夫一改打壓的路數,改為引導利用。有些民間功夫就走出來為清朝大官所用。

 像八卦掌、楊氏太極拳等拳種,都是在清官員的支持下,才能在京城開枝散葉,大範圍推廣。廣東、福建等地也出現黃飛鴻等武功高絕之士。

 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時代,先是長江以南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長江以北有捻軍的反清抗爭。他們先後被清除,造成大批民間武術家的消失。

 接著義和團興起是民間力量被清朝利用,作為反抗外國勢力在神州擴張的工具,最後又被朝廷取締。

 這個階段,中國的民間功夫人士損失不小。”

 我接話說:“民國時期我研究過,作為國粹之一,民國政府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中國功夫。中國功夫成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加以宣揚,再加上民團、護院都是需要大量武功高強的人做核心。

 民國初期,中國功夫興旺發達了一陣子。

 然而,好景不長,軍閥混戰、中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連年戰爭,中國武術人才在戰爭中基本消耗殆盡。

 冷兵器時代,功夫在戰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而民國時期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好像功夫在戰爭中的作用卻越來越小。”

 冷嘯天接過話題講:“功夫在戰爭中的作用漸小,而火器的發展進步後在戰爭中的作用卻越來越大。人們在戰爭中使用槍炮等武器,明顯壓制住以冷兵器為基礎產生的中國功夫的發揮。”

 我說:“現代社會發展中,好像武術真成為可有可無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