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大腸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三章:爛陀寺

 越接近大殿,楊岱的心緒反倒愈加平靜,趁著僧侶們不怎麼注意,專向那些僻靜的地方行去。

 楊岱雖然是道門中人,但對禪宗也有一定的瞭解,自然有一種親切之感。

 禪宗修行功德金光的法門楊岱心神嚮往,但是苦於沒有門路,所以無可奈何。

 如今機緣巧合的來到此處,自然想要一探究竟。

 楊岱嗅著身邊檀香嫋嫋,聞著耳旁謁語聲聲,自覺心體俱適,神清氣爽。

 爛陀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院落,每個院子都有獨立的禪房,供弟子日常居住。

 楊岱穿堂而過,院內青磚碧瓦,牆壁斑駁,屋舍陳舊,院落內更有一棵百年老槐樹。

 枝椏虯結,枝繁葉茂,遮擋了陽光,讓原本晴朗的天氣變得昏暗。

 院內的石桌石凳早已破損,滿是灰塵,石凳缺了一角。

 不知如何,楊岱竟慢慢走出了正寺,來到了後園。

 他走到後園才發現,先前看著格局頗小的爛陀寺原來五座庭院是散落有致地分佈,紅牆黑瓦。

 竟讓觀者感覺這整座寺廟便是一道紅色為底,金線穿織的袈裟。

 從寺廟一角的小木門裡走出來一個白衣和尚,對著楊岱雙手合十,低誦佛號道:

 “阿彌陀佛!這位施主,您來了不該來之地。”

 白衣和尚約在不惑之年,生的眉目如畫,身長八尺,面如冠玉,眼神流光溢彩,皎皎君子,澤世明珠。

 好一個俊和尚,頗有些得道高人的感覺。

 “敢問大師,何處不該來?”

 楊岱行了一禮,問道。

 那僧人面色平靜,悠然道:

 “佛門清靜地,豈容俗子打擾?”

 楊岱見他說話不客氣,不免來了興趣,微微一笑應道:

 “既然此處大開方便門,何處不是度世之所,談何打擾?”

 楊岱惱他無理,回他這句話,用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

 那僧人被楊岱這麼一堵,登時啞口無言,一張秀美的面孔微微漲紅起來。

 楊岱此言,另有深意。

 當日西行歸來的金蟬子以《楞伽經》授曰:

 “我觀漢土,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這句話便是暗刺僧人無理,既然寺名點明瞭要大開方便之門,依愣伽經度人度世,為何又要阻止別人進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