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商業之路

 鄭鳳熾是越想越睡不著,還不敢相信堂堂的當朝皇子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階級之分在楊英身上很是淺淡。

 現在又聽到楊英叫他鄭兄,心中惶恐,不過還是硬著頭皮答道:“商賈一道,從秦漢起到現在就一直不被民眾認可,被認為是投機取巧之道,我朝更是重視農業發展,這商人的地位嘛,那是最低賤的,我個人覺得經商就是為了流通貨物,讓需要的人得到他它,商人從中賺取辛苦錢用於度日而已。”

 鄭鳳熾不知道楊英是什麼打算,也不敢亂髮表觀點,只是聽聞楊英仁孝愛民,前段時間更是搞出一個三舍法選官的科舉制度,讓讀書人的地位變得更高了。

 但是對於商賈,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幾百年了,商人活得就如過街老鼠。

 楊英作勢點點頭,知道鄭鳳熾在擔心什麼,這要是自己不先表明一個態度,估計鄭鳳熾也不敢說心裡話。

 其實這也不怪鄭鳳熾,國情如此而已,重農抑商是我國自秦漢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執行的最重要政策制度之一。

 士、農、工、商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從政的,務農排第二、手工業排名第三,商賈排名最末。

 這種排序也和封建社會的價值觀息息相關,農業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士人是國家的掌舵人和領航員,而商人則被視為追求利益的群體,屬於不勞而獲。

 後期受到科舉制度的影響,讀書人的地位突飛猛進,因為讀書人是士人的後備預選人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近兩千年封建社會讀書人的縮影。

 農業就不用說了,在古代,溫飽都是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還有什麼敢與之對比的呢。

 商人之所以被鄙視和得不到發展,就是基於農業的不發達和工業的落後。

 古代的工業,其實就是指手工業,連輕工業都算不上。

 農業和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供應不足,商業能發展就是怪事了。

 在古代,商人甚至不得入士,連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想要考功名還得想辦法擺脫商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