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破車 作品

第86章 初見老楊頭

 前世自己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疑點。這次自己親自到京都,這一路的所見所聞,以及昨天晚上在旅館大廳和眾人閒聊時得到的消息,這麼一中和,問題就來了。 

 80年代初期的京都,並沒有很正規的古董古玩店鋪。改革開放後的京都古玩市場的雛形是在福長街,最早也是賣舊貨,只是舊貨裡面夾著古董。 

 至於後世大名鼎鼎的潘家園,連影兒都沒有呢,那時候叫潘家窯。 

 當年潘家園那些大名鼎鼎的文物販子,都在勁松百貨商場南邊的工地裡面擺小攤呢。 

 後來執法部門追趕,這些散戶又轉移到了華威橋下和橋東側的路邊,沿路的一條長空地上。 

 最後這些擺地攤的,在華威橋西北側找到了一塊空地,圍牆內的房屋已動遷走,空地能有兩三畝大,大家在這裡終於安頓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古玩書畫城的佔地。 

 而老楊頭和苟小寶說過,當時在京都,散戶裡面做的比較成功的。 

 那是在白橋和紅橋那兩個地方賣舊貨的,因為他們那邊有幾個鐵皮房子,也兼職賣古董。 

 而老楊頭所在的後海,荷花市場。主營的是賣花鳥魚蟲的,兼職賣一些舊貨。 

 老楊頭的鐵皮房,原來是外地過來擺攤的貨主,每天的貨都賣不完,不方便運輸,才搭建了幾個鐵皮房子。 

 而真正把這些鐵皮房子,變成古玩商店或者古董商店,那是90年代初了。 

 而1992年,潘家園也確定作為古玩市場。 

 所以說,苟小寶覺得馬援朝寫的書裡面,疑點非常多。 

 一個外省的愣頭青,身上帶著大量黃金,在法制還不太健全的86年,到處都是地攤,連正規的古玩店都少見的京都,一下就找到了願意收他黃金的店鋪,並且給了高價,還讓他安安全全的把錢拿回了家。 

 苟小寶覺得。這件事兒讓他編寫成故事,他都沒有辦法講出口,因為疑點太多了。 

 所以昨天晚上苟小寶通篇考慮之後,決定今天先去找老楊頭,畢竟這個人前世對他著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