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怕涼 作品

第194章 197花還是不花?換不換?

 且當時商人遊走難以管理、收稅,商人大肆兼併土地又可能會造成流民增加,局勢不穩。所以姬雲知道商的重要性,但是提高他們地位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明朝那些官員,整個大明是什麼?官員頂前頭賣兩袖清風,他們家裡官商勾結,大賺特賺。讓大明窮的叮噹響

 漢朝對商人的政策實際上是有一定的波動的。但國家統治者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他們的封建政權。所以在西漢初年這麼一個整體社會都處在一個非常動盪不安,非常貧乏的情況下,國家是不會允許商人獨自

擁有鉅額的財富。來動盪社會的。

 但是到漢文帝、漢景帝的時候,漢朝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所以在這個時候對商人的政策稍顯寬鬆,而在這一時期商人也確實積累了大量的資金。所以不出所料的是,在這個時候商人甚至勾結地方政權,對整個封建王朝的統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到漢武帝時期,雖然商人有很多的財富,但是不願意給國家物質的幫助。這樣一個行為讓統治階級的內部產生了對商人階級的忌憚,所以在漢武帝時期實行了非常嚴重的抑商的政策,通過國家的手段來剝削商人的財富,以維持社會治安的穩定

 吸收了漢朝統治的教訓,在唐朝的前期國家對於商人地位的抑制情況非常的嚴重。不僅規定商人不能擁有官職,同樣對於商人的衣著、喪葬都表現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同時在稅收方面也受到了和其他民眾不同的待遇,顯示出了一種極為苛刻的不公正性。

 具體商人不可為官的法令在唐朝,在經濟凋敝的唐朝初年,朝廷採取過某些鼓勵措施,但其對工商業的制度性歧視與歷朝歷代並無本質區別。

 唐朝商人哪怕相鄰的兩個縣做生意販賣貨物,都需要官府開專門的路引,不然帶不走貨物,更何況五姓七家那些士族想把貨物運出關外。沿途的道道手續及其繁複

 正是大唐打壓商人,使得姬雲讓出的羊毛商道及其貴重,讓世家心甘情願接受姬雲的空手套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