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長安內鬥

 正是這種絕望的時候,人們才更容易寄希望於神佛,希望有神佛搭救。

 關鍵時刻,楊家動用了最後的棋子,楊奉率兵轉投郭汜。

 楊奉原本是安插在白波谷郭泰手下,唐謙攻打白波谷時被他和韓暹跑掉,然後在李傕反攻長安時投靠李傕。

 董卓將天子西遷長安之後,李傕奉命與白波谷交戰許久,對楊奉的本事也是很認可的,所以在楊奉投靠之後,也委以重任。

 如今楊奉轉投郭汜,對李傕的實力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此消彼長之下,兩人的實力達到了平衡。

 朝臣又請來了在外坐鎮的張濟前來協調二人。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原本是牛輔手下校尉,四人曾經並肩作戰,關係也最深,如今樊稠已死,張濟也是唯一能協調兩人的了。

 經過這一番內亂,雙方實力大損,如今更是旗鼓相當,李傕也不得不低頭,接受調解。

 各自將女兒作為人質,並封為君、食邑,又將郭汜從弟、張濟之侄張繡、李傕從弟李桓作為人質。

 長安都打爛了,沒法待了,小皇帝也向李傕提出東歸之意,接連遣使十次,李傕才終於同意下來。

 問題來了,重建了一半的雒陽又被賈詡一把火給燒了,而且唐謙和袁術都有使者在長安。

 東歸,去哪?

 小皇帝的想法是,這兩人他都不喜歡,他要去兗州投呂布,朝中眾臣的想法則更願意選擇袁術。

 不論是唐謙還是呂布,都出身低微,只有袁術,四世三公,世家出身,和他們有著共同利益。

 哪怕袁術已經暴露了野心,但是他們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不重要,能護住他們世家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爭執不休時,車騎將軍董承站出來道:“先別討論去哪了,先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萬一李傕反悔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