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返回幽州

 留下秦勇的莽牛營,唐謙帶著其餘人繼續北上,前往薊縣,向劉虞覆命。

 有了中山這條退路,但劉虞這個大腿,該抱還得抱。

 別看唐謙官越做越大,但劉虞除了是幽州牧,還是大司馬,名義上的漢軍總指揮,唐謙這個平北將軍說是劉虞的手下是一點兒也沒毛病。

 和劉虞的關係還是要處理好,唐謙所看重的不止是劉虞手上的錢糧,更是他這個人。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劉虞好像並不出彩,甚至表現的有些迂腐、窩囊,以至於命喪公孫瓚之手。

 實際上並非如此,劉虞乃是大才,他只是坐錯了位子,生錯了時代。

 劉虞本是治世之才卻做了武職;而他的懷柔政策,如果往前一百年,大漢強盛之時實施,自然是非常好,但是現在,只會養出一群白眼狼。

 擔任幽州牧之後,不但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張純,更是安置了上百萬從青、徐逃難而來的流民,如今幽州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這個時代不缺優秀的謀士,缺的正是像劉虞這等能治理一方百姓的治世能臣。

 唐謙手下,武將不少,僅有的兩個文士,還是藉著劉虞的名頭招來的,而且這兩人也是擅長軍略,不擅內政。

 不過劉虞乃是漢室宗親,又身居高位,最麻煩的還是他的迂腐,想要收服他,難,非常難。

 所以唐謙只能換一種方式,以下屬的身份,讓劉虞為自己做事。

 除了對胡人的懷柔政策之外,大部分時候,唐謙對劉虞的觀念還是很認同的。

 不過唐謙也儘量不摻和劉虞與公孫瓚的爭端,所以他不去碰幽州的涿郡,而是選擇了冀州的中山。

 聽聞唐謙歸來,劉虞手下文武重要人物,除了公孫瓚,都來了,畢竟唐謙也算是英雄歸來。

 雖早有耳聞,但聽了唐謙詳細講述董卓火燒雒陽,將天子與百姓西遷長安之時,在場諸人,無不黯然。

 接下來,唐謙的話,更是如同一記重錘砸在他們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