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烏雲密佈

 還沒等朱和坤回話,現任吏部尚書袁可望,指著塞思黑,語氣嚴厲,“放肆,皇帝架前,豈能妄言刀兵?寧遠伯,你狂妄!”

 朱和坤不由得一愣,難道便宜爺爺剛駕崩,帝國內部就要文武相爭不成?穿越前自己就是個愛好歷史的藝術生,我是該殺呢?還是殺呢?剛想說話,卻見袁可望已然開口。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乃是我朝國策,明日朝會,自有我等提出,陛下聖裁,豈容你不分場合,信口拈來?”

 看著朱和坤錶情忽明忽暗,袁可望直接下跪,叩頭道,“陛下,臣君前失禮,請降罪!”

 朱和坤搖搖頭,“諸位愛卿請起,世祖烈皇帝,無時無刻不盼望著還於舊都,甚至都不願下葬在這苦寒之地,朕,自當繼承先帝遺志,揮兵南下,收復中原!退下吧,明日早朝再議!”

 隨著仁政殿的大門緩緩關閉,大臣們紛紛退下,朱和坤看著這雖然經過水泥的擴建,卻依舊顯得狹小的紫禁城,陷入了沉思。

 與此同時的北京,比瀋陽紫禁城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宮城裡,正上演著不一樣的一幕。

 康熙,被遺老遺少稱作一代聖祖的矮小麻子皇帝正在上朝。

 “哈哈哈,明偽帝已經駕崩,朕的萬里遼東江山,是時候回來了!”

 時年四十六歲的康熙,正是壯年,因為朱由檢的原因,他被後世吹上天的四大功績,此時也僅僅完成了兩個半。為了加強皇權,鰲拜依舊是被他削去爵位幽禁而亡。甚至因此還導致了部分鑲黃旗的韃子出關降了大明。

 平西侯吳三桂不知道是慚愧還是遭了報應,早就在二十多年前就死在了洛陽。至於尚可喜,耿精忠之流,在我滿清的秋後算賬之下,也早就成了歷史的塵埃。

 倒是盤踞於關中四川的前明起義軍殘部,隨著各個將領以及老一輩領袖的去世,現在正被我大清的巴圖魯們壓著打,已經有了傾頹之勢。

 準噶爾部族時常與大明和偽清發生摩擦,但礙於不知名的原因,還一直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至於灣灣,雖然依舊被國姓爺收復,但是其後人並沒有對康熙的冊封有異議。同樣,鄭明也對盤踞關外的大明年年朝貢,隱隱有成為當年朝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