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3章 葫蘆村本村

 之所以李家有這麼一大片地方,用我爺爺的話講就是他老人家高風亮節,用我奶奶的話講就是腦子有包。本來李家大院是在村裡的CBd的,老太爺留下的面東八間大瓦房,北側12間平房以及南側3畝多的私家花園(就是菜地)。置換了這塊土地,外加後山山腳下一個約5畝的坡地。 

 原來的院子用作了村部,也就是大隊部,外加大隊倉庫、以及衛生所。私家花園變成了地下戰略儲備倉庫和地上優種培育基地。 

 之所以讓出老宅,一個原因是地點確實非常合適,佔地面積也夠大,另外一點就是爺爺是大隊書記,該發揚風格的時候是不能縮在後面的。 

 大隊一共四個小隊,分別是隊部以及李家所在的西隊、隊部東側的東隊、隊部北側的北隊以及北隊北側的北溝隊。除了東隊依河面積較大,有大約100戶外,其他三隊均是50戶左右,所以東隊以正對著隊部的主幹道為界,分東一組和東二組。全大隊共有約250戶,2000多口人。在全公社來說也算是人口相對較多的大隊了。 

 大隊耕地不到2000畝,其中一等田約1000畝,最高畝產玉米800斤或小麥250斤左右。二等田700畝,畝產最好玉米600斤或小麥200斤左右。其餘坡地和開荒地面積共計不到300畝,平均畝產玉米500斤或小麥150斤左右。遇到無災害的年景,全村老小勉強餬口,但凡遇到點旱災、洪澇、蟲災、冰雹啥的,減產都是最好的結果,有時候甚至顆粒無收。 

 全村2000多張嘴就靠著這些田活過了一年又一年。前幾年大食堂,所有糧食上交。後來食堂黃了,改為交公糧,公糧要交3成,實際交大概3成半到4成。還要留種糧、儲備糧大概有一成多一點。全村糧食總產量最高也就不到70萬斤,最後剩下的也就是一半。平均下來每口人每天糧食也就4兩多不到半斤。 

 大躍進的那幾年還虛報產量,什麼母豬賽大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爺爺那時候沒敢報高產量,怕真餓死人。本來就不夠吃,報的高,交的就多,交的多了,村裡老少就沒吃的了。於是成為了全公社最不積極分子,受到了無情的批評差點被擼了書記的官。 

 後來爺爺就領著村民們開荒,東山坡、西山坡、小南山、小北山、小黑溝各種溝溝坎坎的山坡上硬生生增加了近300畝的耕地面積,哪怕畝產100斤,也是糧食,總算沒在災年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