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日結

 徐庶有些詫異。 

 “主公,這事能成嗎?” 

 劉隅拍了拍徐庶的肩膀,笑道:“肯定行,去辦吧。” 

 徐庶走出府邸,就在長安城發佈命令。 

 政府要修繕房屋,招募勞役,工錢現結。 

 聽到工錢現結這句話時,眾人眼中露出了幾分興奮。 

 這年頭,都是說話不算話的,難道還真現結嗎? 

 有人鼓足勇氣,詢問了工錢價格。 

 一天十文錢,不管吃喝。 

 十文錢,終於聽到這個數字後,眼神中露出一絲狂熱。 

 一天十文錢。一文錢最少能買三個饅頭,十文錢那就是能買三十個饅頭,要按照這樣的購買力,這些錢可是一個不小的收入。 

 應者雲集,徐庶很快就解決了人力問題。 

 正在眾人正熱火朝天修繕房屋時,工地旁的饅頭店開業了。 

 這家店加工的饅頭,鬆軟微甜,口感不錯,明顯和平常吃的有些不同。 

 他們的饅頭分量足,價格也公道,一文錢三個饅頭,還有小菜,酒水之類。 

 並且饅頭店還有一個很奇怪的規定,並不是現銀就可以來吃飯,只要是政府簽發的票據,在饅頭店就具備同等的價值。 

 在饅頭店的推動下,工地上的結算開始出現了一部分票據。 

 勞役們總是要吃飯的,所以並不擔心票據沒有用處。 

 徐庶用這種方法,在一段時間內,就把破損的房屋修繕完畢。 

 然後他又舉一反三,把這件事情用在兵器的打造上。 

 正在這時,一個新紙出現在市面上,這種光滑細膩,做工精美,明顯有別於時下最流行的蔡侯紙,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便宜。 

 又好用,又便宜的紙張,你到哪說理去? 

 在很短時間內,長安的政府辦公,就從原來笨重的竹片,換成了輕盈的紙張。 

 紙張的出現,是劉隅未來計劃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紙張足夠便宜,那些昂貴的書籍知識,才有出現在尋常百姓家的可能性。 

 賈詡拿著光滑的書籍,眼神中有些難以置信。 

 書籍上很薄,只有數十章。賈詡感覺手中的分量,似乎有千斤之重。 

 “這就是目前在長安城流傳極廣的三字經?” 

 在得到老僕的肯定後,賈詡眼神中露出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