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二喵 作品

第26章 戰爭的陰雲

 天下事有好有壞、有舍有得、有悲有喜。

 汪精衛堪堪保住了命,小報上譏諷說只有日本人鼓掌相慶,又報道日人在華界某茶館為汪某人鳴不平,遭中國人群起而攻之,差點再次引發領事糾紛等。

 上海頗緊張了陣子,不料虹口尚無大動靜,華北卻宣告“自治”了,頓時引發了新的打砸日本商社、燒燬本已稀少的日貨的行為。

 日本人的對應是要“採取確實措施,保護日僑及在華利益”(原文如此),他們立即派出個新的大隊乘軍艦來華,並進入了與閘北相鄰的地區戒備。

 所謂“護僑”在中國人看來不過是怠慢中國主權的藉口。

 而日本人原本希望對華施壓達到“日、滿、華三國融合攜手,共抗英美”這個目標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戰爭推翻中國現政權並以“親善的新領袖”取代蔣氏的思路漸成主流。

 戰爭,上個月還遠在天邊,現在人們卻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身影了。

 不惟日軍在集結,國民政府命令下,大批德械、英械裝備的精銳師悄悄調往蘇、皖、浙地區。

 委員長權衡之後,有鑑於上次淞滬事變中得到的教訓,他終於不敢再堅持把嫡系過多放到陝甘,而將對付紅軍的重擔交給了西北軍和東北軍。

 中央軍大批向東開拔,廬山上的軍官團訓練也開始變味,由原來的剿共開始變為現代化步、炮協同或裝甲協同(雖然國軍採購的裝甲車還沒裝船呢)等內容,顯見是準備打大規模突擊戰的。

 各地也都開始大抓“日諜”,一時間風聲鶴唳,弄得中橋等人都縮了頭不敢出門。

 倒黴的是叔仁,他這邊船剛裝完正要出發,就因為同行有個三浦商社的井田,碼頭方面死活不予放行,急得連徐業都跳起來吼,可頂什麼用?

 最後還是劉主席親自寫了手令,碼頭上這才得以放行。等看到通達碼頭長長的新水泥堤岸時,叔仁不由長出口氣。

 戰爭、割據、貪吏,這一切對國計民生的影響以前只在口號和傳單上,現在對叔仁來說是切身體會了!

 才下船,黃敬過來熱情地打招呼,然後當閒談般告訴他國府正式發表調查結果,把汪精衛遇刺歸咎到了有民國第一殺手之稱的王亞樵身上。

 “哈!”叔仁搖頭:“老黃,你信麼?反正我不信!”和瀧井泉聊過之後叔仁覺得自己對中日關係的認識已經清楚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激動和輕信。

 希望把中國當作自己永久的資源供給者,這是日本的期望,它甚至一廂情願地認為同是亞洲人應該天然有共同對抗西洋勢力的要求,而忽略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和國家尊嚴。

 全面接受資本主義,不斷追求進一步西化的大和民族在缺乏勞動力、資源、資本和市場縱深的情況下,靠劫掠中國邁向了帝國主義。

 一次次的冒險成功將財閥與軍頭們的頭腦搞得逐漸膨脹起來,以至於達不到或被拒絕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使用武力。

 雖然日本還不敢直接和英美對抗,但他們打擊中國還是有一定自信,至於上次淞滬事變中的死傷,那只是個意外。

 日本並沒過多考慮中國的實力和決心,他們只認為充分的準備和動員之後,憑帝國的戰鬥力和武士級的勇敢,一定能夠讓中國政府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