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騰籠換鳥

北海城西。

一片稀疏凋敝的樹林的官道,走過一隊兵馬,正是孔融的人馬。

這隊人馬偃旗息鼓,人人表情凝重,而且行色匆匆,士氣看起來有些低落。

孔融騎著馬走在中軍,王修和彭璆一左一右,不斷向四周張望。

不時也有斥候循回探報,一路上倒是沒有看到什麼賊兵,這讓孔融也不由得稍稍鬆一口氣。

區區百里,不過大半天就能到。

而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在遠處的樹林裡,有幾個穿著另一個時空迷彩服的人,正在舉著望遠鏡看著這支隊伍。

“先知這東西真是神妙,數百步之外,居然能近入眼前。”

高覽趴在地上,帶領著幾個獵戶出身的小夥子,監視著眼前的隊伍。

他並不是第一次使用這個叫望遠鏡的東西,但每次使用,他都忍不住驚歎先知們巧奪天工之妙。

他來不及撣去身上的樹葉塵土,忙掏出一個手臺,顫顫巍巍的手指按下了綠色的按鈕,這樣就可以和先知說話了。

其他的按鈕,他也不敢碰,先知再三告訴過他,碰了就聯絡不上了。

“劉先知!我是高覽!”

“我聽到了,高覽,這裡是先知劉川、孫空在臨淄!”

“高覽聽到,稟報先知,現在孔融的人馬已經離開北海西進,大概子時可到臨淄!”

“好的,收到!”

電波那頭,劉川、張嶽和孫空三人又齊聚了,他們仨守在電報室,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

“你和你的人繼續跟蹤監視,注意隱蔽!”

“同時派人探查北海城內消息!”

孫空關心地吩咐道,旋即掛掉了電臺,他們盯著眼前的地圖,正是一幅青州的詳細地貌圖。

“從冀州到北海基本就是一馬平川,看樣子孔融今晚就會到達城下,我們的北海計劃,可以進行第二步了!”

而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遠在高唐的劉備,見到了一位貴客,正是數月前曾經馳援相助的先知麾下猛將,太史慈。

“什麼?恩雋刺史和先知令我馳援北海?”

劉備看著眼前的將軍,眼神有些發愣。

這幾個月來,他也陸續收到了先知發來的一些糧草援助,在高唐這邊厲兵秣馬,吸收了一些黃巾降兵,也拉起了近八萬人的隊伍。

不過上次先知打黃巾也打得夠狠了,這兩個多月以來,也沒有什麼黃巾再來滋擾。

他雖然沒有火炮,但也效仿了先知的練兵方法,把精兵和輔兵分開,精兵主要是戰陣操練,而輔兵只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主要工作是劉備聽取先知的建議,讓一部分輔兵和百姓一起屯田,種了一批冬麥。

而眼前看到太史慈,他心中已經很欣賞這位將軍,雖然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將其招募與麾下,但不知為何,他總覺得冥冥之中,這個情節自己有些親切。

“是!這是先知親筆信,請玄德公一觀!”

太史慈呈上一封信,劉備拿過觀瞧,信上的內容令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信上,的確是讓他馳援北海,擊退黃巾。但卻又要他讓關羽屯兵守好高唐,只需自己和張飛帶三千人馬前往即可。

不過信裡又提到,如果手裡有收羅的匠人,則全部帶來,越多越好!

“不知先知這是何意?”

劉備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帶三千人馬去剿匪?

人孔融好歹是十八路諸侯的一支都打不過的黃巾,你讓我帶三千人馬去?

“玄德公莫要遲疑,先知如此,必然有其絕妙安排!”

太史慈道,“先知已從東萊揮師祝融軍西進,炮艦船隊沿丹水逆流而上,可保北海安靖。”

“慈本次前來,也是奉先知之命,助關將軍駐守高唐,先知還派了十門子母火炮前來,不日即到!”

有炮兵?

劉備眼睛一亮,連帶著他身邊關張二人都忍不住一擊手掌。

這兄弟仨自從上次的高唐解圍戰後,對炮兵已經有些魔怔了,這一次一聽先知派炮兵過來,還是太史慈坐鎮,心中頓時有了底。

“既如此,容備安頓家小,整備兵馬!”

“啊!先知還提起了,高唐乃是臨戰之地,玄德公、雲長翼德公若有家小,可此次一齊遷往北海。”

“北海乃是青州腹地,又與臨淄東萊相鄰,我祝融軍可護佑周全,安頓諸公家小,再合適不過……”

兄弟三人再一對視,這點子又不賴。

這樣劉備在北海、焦和在臨淄、先知大本營在東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互為犄角的倚靠之勢。

這樣一個鐵三角的佈局,最大的支撐自然是東萊的先知大本營,在後方源源不斷地提供戰鬥力和物資。

以祝融軍的兵鋒,再加上劉備本身的力量,策應護佑北海和臨淄,乃至整個青州東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關羽駐守高唐,正好起到了西進的一個前哨的作用,而且高唐地理位置優越,雖然不屬於鐵三角的勢力範圍,但祝融軍的航運優勢,沿著河水逆行一晝夜,便可馳援。

太史慈現在也在這裡,先知們便會在這裡設一個無線電臺。再加上劉備的重兵和馳援的炮兵,這樣,整個青州的疆域,便全部掌握在這三點一哨的輻射範圍之內。

這便是先知們的“北海計劃”最重要的一步——騰籠換鳥。

讓劉備代替孔融,成為北海的太守。

這樣臨淄和北海,便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而三郡連成一片,將來不管是西進還是南下,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此時的劉備自然沒有猜到先知的真正意圖,他只是覺得先知所言非虛,此去北海,必然是大有好處的。

於是劉備花了兩天時間整備人馬,第三天,終於和張飛啟程。

這次和以往的征伐不同,劉備深知先知不會袖手旁觀,自己這三千精兵,保護好自己的妻兒足矣。

這令他心情十分舒暢,他走在隊伍的前面,而黑鐵塔一般的張飛率領著親兵,護衛在一輛馬車周圍。

車裡是劉備的妻子,她也姓劉,是現任益州牧劉焉的女兒。

這位劉氏是劉焉家的庶出女,還是劉焉在擔任冀州刺史時,劉備正聚集鄉民練兵,劉焉由此對劉備看對了眼,把女兒嫁給了他。

劉氏今年約莫二十出頭,為劉備生了兩個女兒劉玉和劉芷,兩個女孩大概只有兩三歲,長得眉清目秀,甚得到劉備寵愛。

母女三人,坐在馬車裡嬉笑不斷,車輪顛簸,兩個小丫頭也漸漸睏乏,在母親的懷中沉沉睡去。

劉氏看著熟睡的女兒,一瞬間,她忽然有一種特別安心的感覺,彷彿逃離了原本一段悲慘的命運。

在安心與糾結中,她也睡了,直到從一個噩夢中驚醒。

那是在亂軍從中,自己和女兒和大軍失散,她們被敵軍的將領擒獲,淪為了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