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東方報》1

 張寧暗忖道,不知自己什麼時候也可以像姜兒一樣,常駐仙境蒙先知指點呢? 

 一時間,她又想起那個毛髮濃密的年輕人。 

 她手裡捏著的,是他託姜兒送來的一串水晶項鍊,她捨不得戴上,只管包在貼身的荷包裡。 

 一絲笑意,泛起在張寧的嘴角。 

 這次帶來的東西,還是活動板房為主,還帶來了不少工具十多輛各類的推車和三輪車,還有一些勞動布的工作衣褲和解放鞋——現在幹活的人多了,那衣服消耗得就和有個怪物在不斷地吃衣服一樣。 

 但有一樣東西,卻是一直在黃縣的張嶽翹首以盼的。 

 因為這,張嶽在夜晚的海風中批著軍大衣瑟瑟發抖,他已經提前一天來到乾山島等著了。 

 他要的東西劉川如期拿來了,是四臺蠟紙油印機和兩臺石印機,還有若干紙張和油墨耗材。 

 蠟紙油印機這東西,劉川他們小學時代還見過,在本世紀電腦大規模普及前,許多學校就是用這東西出試卷。 

 它的原理算得上是一種拓印,需要老師用特製的硬筆在蠟紙上寫字畫圖,然後用蠟紙作版,在上面塗油墨。寫字的地方油墨便會滲偷進去,便印刷到了白紙上。 

 後來出現了可以用針式打印機打字的蠟紙,因此很多手寫的試卷便換成了打印的字體,這樣印出來的試卷,看起來和印刷廠直接鉛印出來的已經很像了。 

 而石印機則是真正的老古董了,它是根據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創制的,使用特殊的藥墨,在特製紙上書寫或繪製原稿。再將寫有原稿的紙張貼在石版面上,使藥墨附著在石面上,形成印版。 

 使用的時候,在石版上塗上含酸性的膠液,使字畫以外的石質略為酸化再開始印刷。做法是在石版上塗上油墨,然後用水潤溼石版的表面。這樣做會使石版上的非圖文部分吸水拒墨,而圖文部分則吸墨拒水。 

 最後用紙張壓印,將石版上的墨跡轉移到紙張上,完成印刷過程。 

 這種印刷方法取材是自然石材進行平整加工,可以將圖文精確地印刷到紙張上,在民國時期相當常用。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大量印刷票據、小冊子之類的東西,在當年根據地時期曾經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