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234章 整肅憲綱謀劃深(三)

 李默可以和嚴嵩過不去,但是決不能和內閣過不去,這是嘉靖的底線。 

 這次嚴嵩借朱衡的事情發難,一是敲打一下李默,二就是對陸光祖的位置有些想法,明年是京察之年,所謂京察,乃是大明對於官吏們考核,也是政治大洗牌的時候,京察制度被視為礪世磨鈍之典,京察之制甚重,往往京察就是何方勢力藉機打擊異己的時候,嚴嵩不得不提前佈局。 

 在京察中,吏部和都察院堂上官從事京察的主持工作,考功司是吏部直接負責京察的部門,主要負責京察的具體工作,科道主要負責京察前一系列準備工作及京察後的拾遺工作,對官員的 考察結果最終“以聽上裁”,由皇帝決定被察官員的去留。 

 一般來說,在整個京察中最重要的就是吏部尚書了,作為吏部堂上官,吏部尚書在京察中的作用肯定是最重要的。 

 吏部堂上官的職能貫穿京察的準備、進行和收尾的各個環節。 

 其一,京察工作開始於科道官的察前建言,隨後吏部堂上官覆議科道官所陳言內容,並奏請開展京察的準備工作。 

 其二,考語和訪單的填寫是京察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是部院進行堂審的主要依據。吏部堂上官命本部司官,製作應察官員名單,密託科道官共為諮訪,根據諮訪所得填寫訪單,再以回報堂官。以及各衙門堂上官為屬官填寫的考語以及例該自陳官員的自陳疏的開展,皆由吏部堂上官知會後進行。 

 其三,京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後,吏部堂上官便奏請皇帝確立京察舉行的具體時間。 

 其四,在正式考察前,吏部堂上官需宿部處理察事,不允許回家,防止有人請託和舞弊。 

 其五,正式考察當日的堂審由吏部堂上官主持。 

 其六,堂審結束後,吏部堂上官連夜製作考察文冊上呈皇帝, 請皇帝裁處。 

 其七,皇帝批覆吏部堂上官所上察疏並下發之後,吏部堂上官還需處理科道拾遺事宜,科道所拾遺京官要由吏部堂上官核實驗證情況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