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225章 直言一疏天下驚(六)

 臣謂剿倭有三策,據海上陳前馬跡諸山,扼倭夷出沒之路,置福船二百蒼山船三百,與兩浙兵船會哨於諸島之間,來則擊之,去則搗之。致人而不致於人,上也。以沙船五百迭哨於蘇州海口,選土兵萬餘列戍於松江之護塘,俟賊登岸而掩擊之,中也。集蘇松輕舸五六百艘遊哨於黃浦吳淞太湖少港之間,使賊步不敢深入,舟不敢橫行,下也。 

 而張經聚大兵,屯堅城,靡糧餉,縱賊寇,非所以能致勝之臣。臣以為當更易督撫,慎擇能臣,總督浙直軍務,而福建、山東等他處軍務當委本處督撫剿除,各司其職,謹守疆土是也! 

 朱載坖仔細看了一下奏疏,確定沒有錯別字之後才謄抄好遣人送給黃錦,請他代奏嘉靖。 

 嘉靖拿到朱載坖的奏疏的時候,正在召集閣老和重臣們商量東南的事情。 

 嘉靖一邊看朱載坖的奏疏,一邊聽著諸位大臣們討論此事,現在是閣臣們和戶部尚書方鈍支持更易張經,左都御史屠僑和兵部尚書楊博主張暫且讓張經戴罪立功。 

 屠僑的叔祖父屠滽是弘治、正德朝的吏部尚書,而且他就是浙江人,都是左都御史這樣的總憲,說話的份量自然不輕。屠僑不支持更換張經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看出來了,一旦張經倒臺,肯定是趙文華接替,他可不願意趙文華坐上這個總督的位置。 

 屠僑和鄢懋卿在都察院就經常搞得很不愉快,對於嚴黨中人一向沒有任何好感,而楊博則是擔心臨陣換將,導致大敗,再怎麼也要等張經把這一仗打完再說。 

 而方鈍顯然不這麼看,等到張經把這仗打完,那太倉可吃不消,方鈍主張現在就換人,嘉興根本沒必要屯駐三四萬大軍,倭寇不過兩萬人,留下兩萬和倭寇對峙,也能省下一半的糧餉,戶部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同時嚴嵩還在私下裡答應方鈍,只要趙文華上任,嚴嵩會知會趙文華,在東南就地籌措糧餉,儘可能的給戶部減輕負擔,故而方鈍現在希望趙文華趕緊上任,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