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216章 躲進小樓成一統

 雖然說起來縣令好像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實際上縣令作為一縣的長官,號稱百里侯,是一縣的長官,凡賦役、養老、祀神、貢土、讀法、表善良、恤窮孤、稽保甲、嚴緝捕、聽獄訟、致貢等事都是縣令的職責,可以說縣令才是大明真正的親民官。 

 至於知州等官吏,尋常百姓是根本見不到的。所以縣令的好壞,才是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的,縣令的好壞,才是大明吏治好壞的重要評價標準。 

 見朱載坖問道這個問題,沈煉也是面色凝重起來了,沈煉說道:“殿下,縣官不易啊!上而朝廷,吾父母。中而撫、按、藩、泉、僚屬、過客、鄉士夫,吾長兄弟,下而吏書、里老、百姓人等,吾子姓,遇之各有正道。” 

 朱載坖聞言也是笑笑,縣令確實是一個很難幹好的角色,縣官們常常哀嘆,在上下左右的行政關係和政治、經濟關係網內,他們既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又受到多方的牽制,以致而上而下、而旁交, 而凡百垂涎於令,小不如意,輒怪言怒色,墜淵之計行焉,一縣之令,其實受到多方面的掣肘。 

 對於朝廷來說,縣令的主要職責就是徵收賦稅,安定地方,大明吏部對於縣令的考核,也主要是兩個方面,就是賦稅和刑獄。 

 對於縣官,最重要的就是賦稅,方鈍曾經說道:“此係朝廷血脈,百姓脂膏,若蔑視國法,任其私情,轉移自由,輕重在手,則是侮弄神器矣。夫侮弄神器者,其法當與無上者等,則太祖剝皮植草之刑,豈非專為此輩耶。”對於州縣官吏,最重要的就是繳納賦稅,以供朝廷使用。 

 但是在大明,要收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大明實行的是兩稅制,即夏稅和秋糧,一年兩次徵收,田賦制度較為複雜,田地分官田與民田,有不同的徵稅標準,官田一般情況下每畝徵收五升,民田在此基礎之上會減兩升。 

 但是實際上徵收的數字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一來是州縣官吏藉機撈取好處,二是衙門也要從這些稅賦中分一杯羹來維持衙門的基本運轉。但是縣令可是沒辦法自己收稅的,他要依靠的都是整個衙門的小吏捕快等來收取,而大明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