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97章 籌謀算計風聲緊(四)

 聶豹認為,平倭必先治吏,嚴法令以靖地方,徹底根除海盜在沿海滋生的土壤才是根本之策。要讓民眾知道國家對海盜的嚴厲打擊政策,則使他們產生畏懼之心不敢作亂。讓官員知道翫忽職守或者私下裡與盜賊為伍侵害民眾的利益,會受到嚴厲的懲戒。 

 總而言之,聶豹的思想就是政在一家,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加強朝廷對百姓的控制。 

 聶豹還問道:“殿下可知,當今國用不足,大病在何處嗎?” 

 朱載坖本想說無非就是官僚、宗室這些吧,但是話到嘴邊,朱載坖還是問道:“那本兵以為呢?” 

 聶豹當然知道官僚和宗室的弊端,但是他也明確的告訴朱載坖,這些弊病都是日積月累起來的,要想一日之間根除,是絕無可能的,但是聶豹提到了寺廟的田產,因為大明的田制分為官田和民田兩個等級。官田中除了皇莊和百官的職田等以外還有寺田,因寺院地主階層也作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存在並且享受一些政治和經濟特權,這些特權包括他們可以全部或部分的免除封建國家的賦役負擔。 

 而這些寺院所掌握的田產,數量是非常之龐大的。現在大明的僧道人數已經達到幾十萬人,聶豹說道:“夫僧道在四民之中,百分未有其一,而僧道所得田產,十分乃有一二。” 

 聶豹用他曾經任職過的福建說明情況,福建全省不過八十四萬九千餘土地,而寺廟所佔田產高達十二萬餘,比例之高可見一斑。 

 這些都說明寺院地主階層,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經濟收入。那麼僧道徒的經濟收入從何而來?目前來看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方面靠施主的施捨,社會各階層都有向寺廟捐贈善款,另一方面是通過擴大土地經營面積來獲得。 

 聶豹頗有些激憤的說道:“即今學校之士,窮年皓首,或者曾無立錐之地,而嘆一飽之無時;無田小民, 終歲勤勤,或不免轉死於溝壑;三軍之士,出其死力,月糧不過八斗,則所為僧道者,果何功何德,坐享安逸飽暖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