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70章 錢法混亂國用難(二)

 李東陽一語道出鑄局鑄錢的真正目的所在,就是:今財用不足,惟鑄錢一事可助國計!當今為理財之計者惟錢法、門攤二者可講耳。夫天子所以開利源而不竭者惟錢耳。何也?蓋財之所出不過天之所生,地之所長,皆有限極。惟錢之用不窮者,以能權其輕重,而伸縮之數在我制之耳? 

 說白了,在大明君臣眼中,銅錢也罷,寶鈔也好,都是掠奪民間財富的工具罷了,由於財政日益困窘,視鑄錢為朝廷取利要途之一,以致陷入 遍設局爐、大量增鑄的唯利是圖坑,制錢益見輕劣濫惡。 

 李春芳不由得感嘆道:“奈何朝廷當事諸公,短視至此矣!” 

 李春芳之前一直在翰林院修史,對各種資料都極為了解,大明的鑄錢,實在是一言難盡,而且由於大明錢荒的時間實在是太長,很多地方都已經退回到以物易物的階段。 

 之前嘉靖準備大鑄銅錢的時候,戶部尚書方鈍就曾經說過:土貨之鄉殊,則貿易之情異。雲南專用海貝,四川、貴州用苗香、花椒及鹽布,江西、湖廣用米、谷、銀、布,山西、陝西民間用毛布。自來錢法不通,驟欲變之難矣! 

 首輔嚴嵩也直言道:鈔貫止聚于都下,錢法不行於南方! 

 若是驟然鑄造過多的銅錢,市場不能接受,那蝕本的又是國家。之前貴州巡撫想要迎合嘉靖,上表請求在貴州鑄錢,被方鈍駁回了。 

 方鈍的理由很簡單:立法者貴宜民,不貴強民。貴因俗,不貴逆俗。今舉黔地從來未有之物,一旦責之以必行,恐於民俗不無少梗。 

 朱載坖也不由得感嘆道:“大司農真經國濟世之臣也!” 

 李春芳還說道:“不光貴州,南方諸省錢法皆不通,尤其是福建,最難通行,昔日張經任南京戶部時,曾上疏言及福建之情況,張經閩人也,所言當屬實。” 

 張經當時上疏稱:今天下交易所通行者,錢與銀耳!用錢便於貧民,然所聚之處,人多以賭為業。京師水衡日鑄十餘萬錢,所行不過北至盧龍、南至德州。方二千餘里耳,而錢不加多,何也?山東銀錢雜用,其錢皆用宋年號者,每二當新錢之一,而新錢廢不用。然宋錢無鑄者,多從土中掘出之,所得幾何終歲用之而錢亦不加少,又何也?南都雖鑄錢而不甚多,其錢差薄於京師者,而民間或有私鑄之盜。閩、廣絕不用錢,而用銀抵,假市肆作奸,尤可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