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36章 彈章紛紛議論洶(三)

 而閣老中最關心東南的是徐階和呂本,徐階本人就是松江人,以鄉郡被慘聞見其真。他對倭寇的侵擾必然十分關注。從他同王忬、張經、屠大山、周琉、俞大酞等人的書信來往中可以看出他憂心忡忡。每聞賊勢猖撅為國家及為公憂懼,況江南實朝廷財富所出,僕先世墳墓所託。他還為抗倭將帥們出謀劃策,在他的回信中多有建議:如對徵調之兵,他認為各處調募之兵四集,合置一處恐互相觀望及或爭功,竟能釀成他患。請使各詣一處,自為戰守,以消前所憂, 而因以分賊之勢。 

 徐階認為,俞大猷素稱將才,望公諸凡與謀,信而任之。他對迅速剿滅倭寇充滿信心,並認為寇不足平也,並盼望此賊旦夕殲平。 

 呂本乃是浙江餘姚人。他致書巡按趙炳然,聲稱敝省久無兵災之警,一旦海賊殘劫,近海,郡邑人人自危。他認為若不大加剿殺,絕其黨類,東南之民絕無安枕之日。 他希望撫按大膽任用將領,如此則一二年賊亦不足減矣。因此他對於軍事剿倭也持樂觀的急剿態度。 

 閣諸臣儘管思考的角度不同,但在急剿上還是達成了相對一致的默契。嚴嵩因善於揣摩嘉靖皇帝的意圖,所以主張急剿。徐階、呂本則因家鄉遭到倭寇的殘酷劫掠,迫切要求急速剿滅倭寇。從嘉靖到內閣諸臣,急剿成為朝廷這一時期剿倭的基本方針。 

 張經身為前線統帥,當然知道現在的倭寇哪裡是能夠急剿的,他希望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擊倭以收全功,倉促一戰只會遭到敗績。 

 他上疏稱:倭寇持重養威使在我之勢己張,計出萬全乃圖大舉,一鼓成擒可坐算而見效”。倘若輕於一戰,實同兒戲。兒戲頑弄傷官損眾,屢壞屢甚,東南大事從此不可復望矣。 

 同時張經對於東南的官軍也是極端的不信任,俞大猷任南直隸總兵,曾經上疏稱:惟速修河港戰船器械,召募閩廣精兵二三千以當前鋒,用鄉兵數千以守沿海孤城,使蘇松內地賊不敢犯,而浙西地方則當付之無可奈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