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23章 山雨欲來滿樓風(二)

 嘉靖突然問及李承乾的事情,讓兩位學士感到有些突然。李春芳和嚴訥還是為嘉靖詳細解釋了李承乾謀反一案的全過程。 

 太子聞齊王佑反於齊州,謂紇幹承基等曰:“我宮西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耳,與卿為大事,豈比齊王乎!”會治佑反事,連承基,承基坐系大理獄,當死。 

 說白了,李承乾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謀反舉動,就被拿下了。 

 嘉靖問道:“李承乾與何人謀劃此事?具體是如何謀劃的?” 

 李春芳說道:“李承乾所謀者,漢王元昌。高祖的第七子,太宗異母弟。侯君集。太宗玄武門之變功臣之一,太宗即位後,多有領軍征伐。在平高昌之後,因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而獲罪,故而心懷怨望。趙節,杜荷,趙節乃洋州刺史,杜荷為杜如晦之子,尚城陽公主。二者未見有功勳,也未見有過失,僅杜荷在謀反中曾獻言:“天文有變,當速發以應之,殿下但稱暴疾危篤,主上必親臨視,因茲可以得志。”還有就是紇幹承基。紇幹承基為太子承乾所養刺客,在太子性情大變後曾委以刺殺于志寧的重任。 

 嘉靖說道:“一幫失意將領、破落戶和不得志的藩王,加上一個心智不正常的太子,就可以重演玄武門之變嗎?” 

 嘉靖開始重新審視起這起所謂的謀反案來,李承乾謀反事件由於己方陣營有人告密而在行將發動之時被迅速平定,或者說李承乾的謀反未有實質性的行動。那麼,李承乾謀反有無事先的規劃呢?似乎也沒有,僅僅是參與的幾個人物草草謀劃了事,時間也沒有作詳細的制定,故而待到齊王佑謀反才準備趁此起事。而他所謀事之人,也非能成大事之選。 

 他的團體都是急功近利,圖謀不軌,行為不檢點,對朝廷存有怨氣之人,他作為核心及首腦,卻不關注這些人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夠團結一致,是否能夠成功,只是憑藉一時歹意相投,便合為一團。這注定了他們的謀反不會成功,註定了他們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