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07章 鏖兵申江戰未休(二)

 做完這一切,戚繼光提了個小要求,就是希望方廉提供一些倭刀的實物和與倭寇交過手的人,他還是需要了解一下倭寇的戰法。 

 這個不難,江南本來就與倭國多有貿易,而日本能與大明交易的,除了金銀最重要的就是倭刀了。當年倭國還能和大明正常堪合貿易的時候,倭國使節每年帶來的倭刀數量就非常之大。 

 據它們自己統計,第一、二次勘合船所帶劍刀約3000 把,第三次就騰昇到9960把,第四次3萬把,第五次7千餘把,第六次竟達到3.7 萬餘把,第七、第八次各為7000把,第十次是把。 

 而且倭刀在大明並不是什麼多金貴的東西,明廷給倭刀的最高價為每把萬文,還有5000文、3000文,少者也1800文,只是在個別情況下,才給300文。 

 後來由於倭刀是倭國為數不多的創匯產品,刀劍的大量輸出,招致了因大量生產而引起的粗製濫造,最初每把刀值十貫,後來下降到一貫。看來鍛刀仙人們也吃不消啊。 

 方廉自己就收集了一些倭刀,當下就命人取來幾種,再將巡檢司中一個與倭寇交戰過的巡檢叫來,命他與戚繼光一道回去。 

 戚繼光帶著倭刀和這個巡檢回到大營,將軍中總旗以上的軍官都叫來,將這些倭刀給他們看看。這些倭刀以打刀為主,也有一些太刀,所謂太刀,刀長一般在1m到1.5m之間,太刀彎曲的刀形使其最有效的攻擊方式為揮刀斬擊,太刀的出現,使日本作戰的方式由徒步轉向騎乘。太刀利於馬戰,就是不知道倭國的馬有沒有刀高。 

 而現在倭寇多使用打刀,打刀大約兩尺長,打刀主 要是步兵使用,拔刀瞬間就可做出防守架勢,刀刃向敵。這些軍官們看了一下倭刀,不得不承認,這些倭刀確實比大明軍器局造的那些廢鐵要好多了,確實非常鋒利,裝備這種刀,一般的衛所兵的確難於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