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77章 梨園笙歌起畫堂

 汪道昆繼續介紹第一部進入宮廷演出的南戲,乃是高明的琵琶記,高皇笑曰:“五經》《四書》,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既而曰: “惜哉,以宮錦而製鞋也!”由是日令優人進演。 

 《琵琶記》系改編自民間南戲《趙貞女》(即《趙貞女蔡二郎》),更早時還有金院本《蔡伯喈》。據記載,宋代戲文《趙貞女蔡二郎》情節大致寫蔡二郎應舉,考中了狀元,他貪戀功名利祿,拋棄雙親和妻子,入贅相府。其妻趙貞女在饑荒之年,獨立支撐門戶,贍養公婆,竭盡孝道。公婆死後,她以羅裙包土,修築墳塋,然後身背琵琶,上京尋夫。可是蔡二郎不僅不肯相認,竟還放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後,蔡二郎被暴雷轟死。 

 《琵琶記》基本上繼承了《趙貞女》故事的框架,但改變了原故事中蔡伯喈背親棄婦的形象。它保留了趙貞女的“有貞有烈”,但對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讓他成為“全忠全孝”的書生。為了終養年邁的父母,他本來並不熱衷於功名,只是辭試不從,辭官不從,辭婚不從,這“三不從”導致一連串的不幸,落得個“可惜二親飢寒死,博換得孩兒名利歸”的結局。 

 從琵琶記開始,南戲和崑山腔開始走入宮廷。 

 洪武年間,蘇復之作傳奇《金印記》,曾在大明宮廷演出,並收錄在萬曆初 教坊司程萬里編纂的曲選《大明春》中。《金印記》演蘇秦故事,講的是蘇秦由一個破落書生,變成佩六國相印的故事。 

 成祖永樂年間,周王朱有徵撰成《張天師明斷辰鉤月》雜劇,又寫了《甄月娥春風慶朔堂》、《惠禪師三度小桃紅》、《神後山秋稱得驗虞》等雜劇,將北曲發揚光大。同時,遼王朱權也是宗室內極善音律雜劇的,著《衝漠子獨步大羅天》等雜劇。 

 明代初年的宮廷戲曲,主要來自於南戲的進貢和朱有徵、朱權兩位宗室戲劇家的創作,太祖好南曲,故而崑山腔在宮中流傳,成祖好北曲,多多用中州韻,成為大明宮廷戲曲的規範。 

 明宣宗喜好戲曲,搞出了許多趣事軼聞,戶部尚書黃福,持正不阿,宣宗命觀戲,曰:“臣性不好戲。”命圍棋,曰: “臣不會著棋。”問何以不會,曰:“臣幼時父師嚴,只教讀書,不學無益之事, 所以不會。” 

 宣宗意不樂,居數日,敕黃福年老,不煩以政,轉任南京戶部,優閒之,實疏之也。因為不陪皇帝看戲,被免去了官職,他可能是第一人。 

 宣宗還頗有點幽默,當時的左都御史吳中,既好色又懼內,,而妻嚴酷不敢近。一日,領誥命歸,妻令左右讀其詞,因問吳中曰:此果聖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