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66章 稱宗袱廟意何如(三)

 嘉靖在萬壽宮內,也在苦思冥想怎麼讓自己老爹坐穩太廟的位置,倒不是嘉靖真的覺得太廟的風水好,一定要把自己老爹的神主牌放進去,其實還是大禮議的延續。 

 回到嘉靖繼位時,楊廷和作為遺詔的起草人,對遺詔的理解是:嘉靖作為興獻王之子,依照倫序可以為孝宗之後,並按 照祖訓“兄終弟及”即皇帝位。楊廷和認為“倫序”只是為人後的條件,嗣皇帝位唯一“合禮”的方式是為孝宗後,為孝宗後嗣方能入繼大統。 

 也就是所謂的繼統必繼嗣,嘉靖是絕不能接受的。 

 大禮派的邏輯是,如果出現先君死而無子的情況, 為了保證大宗不絕,小宗必須以支子過繼為大宗之後,承大宗之重。為人後的最意義在於承大宗之重。因此世宗要承大宗之重,就必須以“為人後”的成為大宗的一員,也就是成為孝宗之子。“嗣先君者, 未嘗不稱嗣”,若以帝統為大宗,則嘉靖想要“入繼 帝統”就必須“為人後”。以孝宗兒子的身份入繼大統。 

 為此,楊廷和在嘉靖與所後、本生關係的安排上嚴格依照世宗為人後之後的倫理關係。稱孝宗為皇考,興獻王為皇叔父,武宗為皇兄,甚至特意過繼崇仁王之子使之為興獻王之後使興獻王之嗣不絕,以伸世宗之於本生父母之親情。 

 但是嘉靖顯然不能接受楊廷和的這個安排。在他看來,天子諸侯之位的繼承法是父死子立加兄終弟及,即按照血緣親疏之 “倫序”來傳承。天子無宗法(大宗小宗尊卑之別),只有倫序(血緣之親疏遠近)。因此嘉靖無需“為人後”入繼太祖之宗支,只需要憑藉自己在太祖家族中的倫序就可以繼承大統。 

 這也就是嘉靖一直宣稱:今大明之天下,乃太祖、成祖之天下的原因。他的意思很簡單,他之所以能繼位,是因為自己的血緣關係足夠近,而不是因為自己給孝宗當了兒子。 

 也就是所謂的繼統不繼嗣。 

 因為在嘉靖的眼裡,孝宗一脈由於武宗無子已經絕支了。為此,嘉靖的金牌打手張璁提出了一套天子無宗的理論。認為按宗法,別子為祖,繼別為宗。蓋繼天子者,世為天子;繼諸侯者,世為諸侯; 其他子為別子。為祖者,為始祖也,繼別子後者方為宗。是故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故天子無宗,諸侯亦無宗。大統為天下之公器與嗣無關,支持嘉靖的繼統不繼嗣。